安阳:守护田园 留住乡愁
发稿时间:2023-12-08 10:36:00 来源: 人民网
乡村旅游:振兴产业 寄托乡愁
过去,说起乡村旅游,人们只能想到采摘、农家乐;如今,乡村旅游承载起更多的内涵,一个村庄可以因为一段尘封的往事而闻名,也能依靠如诗如画的风光吸引游人,更能凭借深挖文化内涵而大兴旅游产业……乡村承载着中华文明,更承载着百姓的乡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一环,让特色村庄持续兴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印发通知,启动第五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遴选推荐工作,并对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考核评估。12月5日,笔者从市文广体旅局了解到,自2019年该工作启动以来,安阳市先后有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黄华镇庙荒村,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滑县道口镇街道顺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林州市石板岩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很多村庄依托各自特色,在不断促进文化、旅游和农业的深度融合中吸引游客走进乡村,享受田园风光,感悟传统文化。”市文广体旅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安阳市不断丰富旅游业态,高标准打造业态品牌,其中,乡村旅游就是重要一项。安阳市持续实施乡村康养旅游建设三年行动,以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的乡村康养旅游产品,提升乡村康养旅游的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目前,安阳市打造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140余家,被誉为“中国画谷”的石板岩镇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
这两年,说起石板岩镇在旅游方面最大的变化,那就是民宿的发展。从过去经营形式单一的农家乐,到现在高品质、有特色的民宿。以前一到冬天,石板岩镇上就没人了,住宿条件差是限制发展的最大因素。如今,随着一大批优质民宿的建成,石板岩镇的冬天同样热闹且别有一番风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民宿成为石板岩镇的“秘密武器”。作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石板岩镇依托自身自然优势,抓住民宿发展的风口,擦亮“红旗渠人家”精品民宿品牌,把握高端定位,坚持品质优先,建成运营民宿近700家。这样一批风格迥异、诗情画意的民宿集群,为广大来安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住宿选择。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有利于增加群众就业和收入,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是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安阳市各县(市、区)立足农业基地优势,利用好当地的山水、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古镇老街记忆 百年文化沉淀
看建筑、逛古镇、漫步街区……在滑县,说到哪里能吸引游客前去打卡,自然而然会想到道口古镇。道口古镇位于滑县道口镇街道顺南村,在这里,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的沉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大家逛一逛老街巷,在运河边散散步,感受古镇千百年来的烟火魅力。
近日,笔者来到了道口古镇。沿着街道漫步,沿途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古镇上的老城墙,数百家老房屋、古商号等,这些历史遗存充分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经济。踏着古街巷的四方石,来到余韵悠长的道口古镇,漫步老街深巷,在惬意时光中感受古镇韵味。
古街的西边就是大运河滑县段,这里沉积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笔者了解到,滑县道口古镇是中国运河城镇的典型代表,在大运河的千年文脉中,河南一直是大运河最繁华的所在,由此衍生的中原文化和地域经济深深地影响着中原大地。原生态的古河道、古码头、古城墙、古庙宇等基本保持了原有形制和结构,丰富的历史遗存见证了昔日航运的繁荣。游客漫步在大运河畔,在领略大运河风采的同时,感受历史的沧桑浪漫……“作为土生土长的滑县人,我们有义务宣传大运河文化,让更多人参观大运河,共同保护大运河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初中生李振宇说。
游客们穿梭在古镇中,领略古街区之美,感受运河历史文化,在品读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拥有惬意的游玩体验。“古镇古迹丰富,自然环境独特,人文历史厚重,道口古镇是一个适合全龄段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地方。”在道口古镇游玩的游客张博说。
让传统手工艺带动乡村发展
提到乡愁,12月6日,常年在外打工的市民张峰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每年祭灶那一天我都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芝麻糖。我希望安阳的芝麻糖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让身在外地的安阳人也能解解馋。”
张峰口中的芝麻糖指的是申家曹马芝麻糖,又叫芝麻酥糖,原产于安阳县崔家桥镇东曹马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纯手工制作工艺。申家曹马芝麻糖不仅因质地细腻、白亮鲜美、香甜酥脆而遐迩闻名,还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工艺被评为豫北名吃、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老字号。
村民李军介绍:“目前,东曹马村和西曹马村是豫北两个芝麻糖生产专业村。每到腊月廿三,前来购买芝麻糖的顾客络绎不绝,有当地村民,也有大老远从市区、外地驱车赶来的人。希望村里的芝麻糖产业不断发展,并借助传统手艺发展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芝麻糖的制作工艺,一举两得。”
近年,为使芝麻糖生产与市场实现对接,安阳县、崔家桥镇两级党委、政府不断发展壮大以曹马芝麻糖销售为主的糖果营销业,促使村民由内地制糖向外地售糖发展。目前,东曹马村和西曹马村依托糖品产业走上了一条振兴发展之路。
延续历史文脉 留住家乡记忆
一部村史,几许乡愁。一个村史馆,凝结着村庄的历史记忆。
“自从我们村的村史馆建好后,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去看看。这些老物件,每一件都是满满的记忆,无数回忆涌上心头。一看到这些文字、图片就感到很亲切,很容易想到我们当年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定居在郑州的刘庆柱说。刘庆柱的老家在滑县枣村乡牛庄村,十几年前他跟随儿子去郑州定居,但他始终牵挂着家乡。他说,自从去年村里建了一个村史馆,他每次回去都会去村史馆逛一逛、看一看。
村史馆是记载历史、留住乡愁、传承民俗文化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保护乡村记忆,让乡村振兴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牛庄村在市文物局的帮扶下,将该村中心的空心宅院打造成村史馆,保留了宅院的乡土特征,彰显了豫北乡村文化特质,体现了乡风乡韵、乡景乡味。
走进村史馆,只见上海牌缝纫机、飞鸽牌自行车、簸箕、马鞍等一个个渗透岁月记忆的老物件应有尽有,印证着老一辈人用辛劳和智慧创造的奇迹。该村村史馆以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乡贤名人、场景重现为重点,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还原历史记忆,记录父老乡亲的奋斗足迹,留住美丽乡愁。
“前期,我们通过调研走访、查阅地方史志、征集民俗展品,确定了村史馆选址,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修缮了馆舍院落。村史馆的展品主要是就地取材,本地选材占全部展品的90%以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本地特色。”村史馆展览负责人说,“与此同时,村史馆还利用滑县木版年画等非遗资源丰富展览内容,营造展馆文化氛围。”
乡村旅游让庙荒村不再荒
庙荒村,这个过去“连庙都荒”的村子,现在可不一样了,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2月5日,笔者在庙荒村见到了回来探亲的村民王女士。王女士儿时就随家人去了外地,十几年没有回来过。她说:“现在的庙荒村变化这么大,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2016年,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庙荒村开始实施整村改造工程,3年时间,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口,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修建了灌溉水渠、饮水池,户用天然气实现了应装尽装……
如今,庙荒村走上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引进外来团队和资金,先后打造了太行·观霖乡村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邂逅驿站项目、创客基地提升项目、红砖艺术馆项目等;在村庄西部千亩范围内规划了田园农场、林下临河休闲带、登山营地、登山步道、康养民宿、休闲垂钓中心等项目,打出了庙荒村太行山休闲胜地、研学基地、登山营地、康养福地“四地”旅游品牌;特别是利用“红旗渠精神”这一红色品牌,吸引了多家研学培训机构在村里建立了研学基地,形成了一条集红旗渠研学、生态观光、乡村旅游、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游学产业链。
村民刘某经营着一家民宿。他说:“以前一直在外打工,连过年都不回来,现在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就回来开了一家民宿。看着很多游客来俺家住宿,我索性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回家专心经营民宿、发展民宿。打造幸福庙荒,我信心满满!”
庙荒村至今保存着完整的太行山特色民居,村里随处都能看到石楼、石梯、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这些不仅是文化特色,更是记忆的符号和乡愁的寄托。(来源:安阳市委宣传部 李婧瑜 张璐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