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登上脱贫攻坚最高领奖台的村干部们

发稿时间:2016-10-21 09:50:21 来源: 大学生村官报

  

  邓迎香(中)与村民商量如何进一步加固隧道。 新华社发

  

  谭泽勇(右)走访贫困户。

  

  熊尚兵查看猕猴桃生长状况。

  

  朱玉国(右一)和村两委其他干部商议工作。

  

  蒋乙嘉(左一)带领村民硬化田坎。

  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共有38人分别获得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和创新奖。本报从中遴选了5位获奖的村干部,将他们在扶贫攻坚一线忘我奉献、用智慧和汗水带领群众刨穷根的艰辛历程呈现给读者,相信对大学生村官有所裨益。

  蒋乙嘉:实现产业扶贫目标

  现任职务: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

  获得奖项: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蒋乙嘉这个人有点儿“怪”——好不容易走出穷山沟,当了兵,提了干,复员当了大老板,却又跑回老家蓬溪县拱市村当农民。为了这,蒋乙嘉付出了全部家当——1300万现金和长春、北京的住房。他把这些钱全部投入到村道建设、水利改造、撂荒地改造以及村产业结构调整上。

  问他为啥要这样?他的回答很简单:喜欢泥土的芳香,家乡需要我。“我要让村民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

  今年58岁的蒋乙嘉,是个从小闻着泥土味儿长大的农村娃。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一个圆:农民、军人、民工、老板、农民。花费30多年光阴转了一圈后,他又回到起点,这一年,是2007年。

  近十年时间,拱市村在蒋乙嘉的带领下,村道公路修好了,可通达村中每家每户;村里的水池蓄满了,能直接灌溉农田。蒋乙嘉还请来了专业人员测土测水,确立了稻田养鱼、核桃、柚子、花卉等多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400亩,种植千叶佛莲5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的发展,如今的拱市村人骄傲地说,他们的山上是“钱袋子”,山下是“米袋子”。

  实现产业致富是蒋乙嘉扶贫的目标,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000余元,增加到2014年的9196元,增幅高于蓬溪县城镇居民增收水平。

  蒋乙嘉曾说:挣钱难,花钱也难,花得有意义更难。蒋乙嘉这几年对拱市村投入近2000万元,把昔日贫穷落后的拱市村变成今天的“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新天地。如今,拱市村的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环境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先后获得蓬溪县第一批“小康村”、县级“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明生态村”等称号。他本人也获得“首届四川省十大扶贫好人”称号,2015年当选蓬溪县人大代表。

  钟 合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