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百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凌源范杖子村一周培训收获多多

发稿时间:2017-06-15 00:00:00 来源: 辽宁日报

  百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凌源范杖子村一周培训收获多多——

  带着一线问题来 学得实用招数回

  6月5日,由中组部、农业部主办的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在我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凌源市范杖子村开班。此次培训为期一周,来自沈阳、大连、鞍山等地35个县(市)区的100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培训。

  得知自己要参加培训班的消息,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姜志明很激动,他马上想到自己所在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靠种玉米,设施农业几乎没有,暗自下决心“通过学习找找思路”。与姜志明一样,来自各地的大学生村官带着问题走进培训班,期待在这里得到解答、打开思路。

  刚到范杖子村,大学生村官就被一座座气派的种植基地和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所吸引,在由衷赞叹的同时,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范杖子村党委书记侯鉴是怎样带领当地村民,用十多年时间将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建设成为全省著名的现代设施农业蔬菜之乡。

  接下来的几天进入紧张的培训,课程安排得满满的:既有宏观指导性课程 《带头人的综合素质》,也有专业技术类课程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既有实操类课程《创业创新方法》,也有前沿性课程《新农业的未来》……在形式上,这期培训班采取专家课堂讲授、优秀带头人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学员分组讨论、实地参观考察现代设施农业等方式,力求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6月6日吃过晚饭,学员们开展分组讨论。“了解到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更加熟悉了农村现状”“懂得用法律并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农村棘手问题”“要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在村部第四会议室里,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交流起心得,既是对白天课程的总结消化,也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启发。

  侯鉴授课生动质朴,学员们听得入迷。通过侯鉴的讲述大家得知,范杖子村以前人均收入不足2400元,2005年找到出路——向仅有的土地要效益。如今的范杖子村,设施农业成为支柱,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铁肩担道义,我们要向仅有的资源要效益,多动脑筋,敢于创新,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没有贷款担保人,我们村委会担保;没有技术支持,我们派人育苗给苗;没有销售平台,我们拼尽全力挣得‘第一桶金’,然后创造属于自己的蔬菜批发市场。”侯鉴的这段话,让来自沈阳的毛晶晶感触颇深。毛晶晶觉得,对于很多人“村里没有什么产业,农民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惑,这段话及其蕴含的实干精神就是最好的回答。

  7天的培训让学员收获到脱贫致富的知识和经验,对农村带头人那种实干奉献精神的领悟也更加深刻。来自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张宁对以案例形式讲授的普法课程印象很深。张宁认为这堂课激发了自己对法律学习的热情,拓宽了对基层工作的思考。“如今村民维权意识强,法律知识却普遍缺乏,小纠纷往往闹成大事件,影响基层稳定发展。所以我们要当好法律知识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形势政策宣讲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助推发展指导员”。

  来自大连的王锡梁说:“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与参观,不仅学到了农产品安全以及与基层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更是打开了思路,学会了如何结合自己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如何宣传地方的品牌文化,如何在现代农业中植入创新理念,如何做好新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班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回到农村各自岗位后,要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方法和宝贵经验带到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

  据凌源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我省共有两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另一个是丹东大梨树村。“农村发展需要年轻人作为新鲜血液,通过这种培训,就是要为其补足营养,更好地推动更多农村脱贫致富。”这位负责同志说。(记者/史冬柏)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