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刘小芳:外地媳妇当村官 扶贫路上写青春
发稿时间:2017-08-08 19:26:10 来源: 四川新闻网
刘小芳正在工作
“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我的工作方向。”今年27岁的刘小芳是巴中市恩阳区林家庙村文书,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道出了她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的真情。
外来媳妇“内当家” 随夫返乡当村官
林家庙村属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345户1373人, 57户209人因病、因残、因学或交通落后闭塞致贫,全村无一支柱产业。2017年要如期脱贫,任务艰巨。
“我和老公是在广东中山公司打工的时候认识的。”刘小芳是湖北宜昌城里人,家境富足,生活优裕。2014年,为追随爱情她嫁到了林家庙村。文文弱弱,说话慢条斯理,是刘小芳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么一个文弱的外来媳妇,却是林家庙全村人的“内当家”。
今年3月,刘小芳被村民们推选为该村文书,从发达城市到田间地头,这个城里来的女文书,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克服种种不适,仅用4个月时间就俨然成了工作中的“女汉子”形象。
“我在城里生活了多年,早已习惯了城市的舒适便捷。进村后,这里的一切让我傻了眼:基础设施简陋,村民居住条件差。”刘小芳说,刚来时,村里人也看出她的不习惯,甚至当面揶揄:“大城市来的,在农村待得了吗?”“城里娃儿,农村日子好不好过?”
“来了,就要干好,要能吃苦。”为了详细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刘小芳仅仅用了1个月,就摸清了每个贫困户家底并列出了具体帮扶扶贫清单。
“在刘小芳来村子前,全村没有一个懂电脑的人,软件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如今有了她,全村信息档案不用愁了。”该村1社社长沈经玲说,之所以推选刘小芳为我们村的文书,主要是因为她文化高又能干。
倾力帮助做实事 肺病老人脱疾苦
“刘主任,你快来我家,刚从河里捞来的鱼,你快来尝尝。”电话那头传来激动的声音,是帮扶的贫困户柯德方打来的,听到这,她顿觉心头一暖……
柯德方今年70岁,患有重度肺气肿10多年,子女在外打工。家访时,这位憨厚朴实大爷对刘小芳说:“我老伴常年患病没有劳动力,2个孙子正在读书,最近我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了,刘主任你说说,我全家还怎么生活?”
自从了解到柯德方的病情后,刘小芳记不清到柯大爷家来了多少次。她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为柯德方制定了健康食谱及饮食禁忌,还每周定时带他去区人民医院和镇卫生院检查、治疗,慢慢地柯大爷病好了。
“我做不出什么伟大的事情,就是想让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在这个简单愿望的引领下,刘小芳事无巨细,只要群众有困难、有疾苦,她都不辞辛劳,倾力帮助。
“小芳刚来村里时,乡亲们总是用怀疑观望的眼光看着她。”谈起这名女文书,该村第一书记叶沥阳深有感触。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小芳用行动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让乡亲们知道她是真心来为村里做事的,在扶贫解困的路上,她风雨无阻,用尽了全力。
扶贫路上寻销路 滞销藠头成俏货
“她家的藠头都是用的有机肥,还不打农药,肯定受欢迎的。”7月9日下午,在柳林绿阳食品加工厂,刘小芳正忙着称藠头装袋。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些藠头是她挂联的贫困户沈昌玉今年种的。
“我的藠头在镇上只卖5毛钱一斤,有时候一天连来去的车费都卖不够。”沈昌玉是林家庙村出名老人户,儿女都在外务工,本人和老伴又常年患病,一家人就指望着2亩藠头来维持生计。
扶贫,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字词,因为它救助和造福了许多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扶贫,也是一个满含严峻的字词,因为需要克服艰难无数。“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刘小芳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善沈昌玉家的落后面貌。
“得知沈昌玉家情况后,刘主任第一时间在微信让亲朋好友帮忙宣传,并多次前往柳林食品工业园寻找买家。”据单位的同事讲,短短20天时间,刘小芳就来回柳林食品工业园十多趟,最终以2元1斤的价格联系到柳林绿阳食品加工厂。
“真的没有想过,我家的藠头今年能卖4000元。”沈昌玉满怀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小刘,我这2亩藠头怕是只能烂在地里了。”
“天地间有秆秤,那称砣就是老百姓。”正是刘小芳这种心里时刻想着群众的实干精神,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 (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