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远山的呼唤——记江铃溪桥工程中的一位大学生村官

发稿时间:2017-09-06 13:58:00 来源: 东方网

  当汛期来临,居住在山里的群众如何出行?下面一组照片可谓是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远山的呼唤-记江铃溪桥工程中的一位大学生村官

  图1:村里同外界联系的桥梁被洪水冲走,村民无助的站在残桥边

  远山的呼唤-记江铃溪桥工程中的一位大学生村官

  图2:村民们手挽手,强渡发水的河道

  远山的呼唤-记江铃溪桥工程中的一位大学生村官

  图3:惊险的溜索过河

  远山的呼唤-记江铃溪桥工程中的一位大学生村官

  图4:被洪水阻隔的人们

  这些照片是2011年,一位名叫肖琳的大学生村官所拍摄。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作为一名志愿者,一名一线记者到达了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和当地群众一起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毕业以后,他主动申请留在当地,经过当地党委的考核,成为了一位大学生村官。这些照片,就是他担任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平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时现场拍摄的。

  在当地工作的三年里,这里的生命线-桥,是让他感受最深的事情,也是三年里当地党委政府灾后重建最为棘手的事情,更是灾区群众日日期盼的事情。

  陈家坝乡是5.12大地震灾情仅次于北川老县城的重灾区。地震使得山体岩层松动,遇见暴雨便顺水流入河道形成泥石流,使得河道提高到50多米。每年汛期,泥石流冲毁临时便桥,掩埋铁索桥。这个时候,群众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出行受阻。

  

  图5:人民网报道的北川群众出行受阻的新闻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肖琳在陈家坝的日日夜夜,时刻受到建桥这件事的煎熬。他亲眼目睹陈家坝平沟村4组40岁健壮的村民魏邦文过河时都被洪水淹没致死,看到孩子们要走5个小时的路才能上学。他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殚精竭虑,可是,带来的投资商还没进村,看见没有永久性桥就直摇头投资最终泡汤。

  怎么才能为村里建起桥来?

  2010年,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报社联合发起的江铃溪桥工程公益项目已经到了第四年。四年来,江铃汽车累计投入资金481万元,建起了94座便民桥,解决了171159名群众的出行难题。

  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能够为最需要的地方建桥,溪桥工程同大学生村官网合作,于2011年发起了溪桥拍客活动,主动征集建桥线索。肖琳看到了这个信息,主动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系,参与了此次活动。作为志愿者出身的大学生村官,他无数次感受到了公益的力量,无数次见证了公益的力量,无数次感动和无数次感激,无数次在内心深处涌出感恩之心。所以他相信溪桥拍客活动能帮到他们。文章开始的那些照片,就是肖琳当时提供的部分材料。

  经过实地勘察,很快,溪桥工程决定为北川县陈家坝乡援建两座便民桥,解决当地村民出行的实际困难。并为便民桥援建地平沟村另行提供羌绣培训班资助项目。

  远山的呼唤-记江铃溪桥工程中的一位大学生村官

  图6:建成后的陈家坝便民桥,江铃溪桥工程No.122座便民桥

  远山的呼唤-记江铃溪桥工程中的一位大学生村官

  图7: 建成后的陈家坝便民桥,江铃溪桥工程No.122座便民桥

  这座铁索桥长69米,宽1.8米,全长93米,设计荷载每平方100公斤(6吨),桥面准许小型机动车通过。这座桥牵连5000群众,3000亩良田和上万亩林地。这座桥不仅仅让村民们摆脱了洪水的威胁,也让封闭的山村和外界联系起来,有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位投身于贫困山区的大学生村官,一个致力于扶贫建桥的公益项目,就这样完美的结合起来,用公益的力量点燃了希望的火焰。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