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村官张岩:趟出特种养殖富民路
发稿时间:2017-09-08 00:00: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报
张岩发展村民加入合作社。
青海省互助县东和乡大庄村主任助理张岩至今还记得到村任职时父亲那失望的眼神。作为大庄村土生土长的孩子,带领村民干一番事业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安慰当了30多年乡村教师的父亲:“别担心,时间会证明我的选择。”现在,在他一手创办的生态养殖场里,一家老小乐呵呵地忙进忙出,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大庄村平均海拔约2700米,年平均气温3.6℃,4700亩农田全是旱地,土质以黑土为主,土层较薄,肥力不够,全村共有460户,1920人。“我们村就是个穷山沟,一直以来缺钱、缺技术、缺领路人,村民致富无门,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除了种植小麦和马铃薯外,就是养一些牲畜。201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200元。”回忆起刚入村时的情景,张岩感慨地说。因急于在村里干出成绩,从2009年开始他两次自主创业,但都失败了,第一个项目因资金迟迟不到位等原因夭折,第二个项目更是因厂家忽悠损失1.5万元。
沮丧和绝望没能打败他。没多久,张岩又振作起来寻找创业新途径。2010年,他成立了海东地区彩虹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用300元买了30只藏香鸡苗,开始了新一轮创业。
村里人冷眼旁观,没人愿意加入他的合作社,不但不信这些长得怪模怪样的鸡能卖出去,而且又拿当年他回村任职说事:“大城市混不下去才回来的,哪靠得住?”任他磨破嘴皮,最终仅有5户村民勉强愿意加入。
为了错位竞争,张岩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特种养殖。养殖场里除了藏香鸡,还逐渐增加了绿壳蛋鸡、珍珠鸡、美国火鸡等。刚开始人们不了解这些鸡和鸡蛋的营养价值,市场不太认同,张岩便带上绿壳鸡蛋到各家医院产科病房,免费赠送给产妇品尝;到城里的高档酒楼推销,一跑就是好几天。经过努力,渐渐有了回头客,入社社员开始尝到了甜头。“一只藏香鸡的纯利润是肉鸡的5倍,最初入社的5户村民一年人均增收7000-8000元。那些曾经旁观的村民也跃跃欲试,入社村民很快增加到30户,合作社规模跃居全县第二。”张岩回忆说。
2012年,张岩带领村民新建林下散养鸡场一处,占地110亩,主要从事藏香鸡和乌骨鸡等特禽养殖,参与的118户社员80%以上都是贫困户,其中有四成还是从别的村慕名而来的。“社员将鸡领回去养,我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养。饲料统一配发,出售时统一收购,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张岩介绍说。
贫困户吴维龙今年32岁,父亲腿脚不便,母亲常年卧床,作为家中独子,吴维龙因照顾双亲无法外出打工,和妻子一起务农赡养父母和抚养4岁的孩子,家庭年收入仅1万元左右,生活十分拮据。去年10月份,吴维龙慕名找到了张岩,想向他学习养鸡技术。张岩当即帮他联系当地残联,帮他争取到5000元免费鸡苗,倾囊相授养殖技术。今年6月,经张岩牵线,有客户向吴维龙预定大批鸡苗,他一下子赚了3万多元。吴维龙的父亲对张岩感激至极,让儿子用车把他拉到养殖场当面向张岩表达谢意,并带来了自家榨的菜籽油和蒸的白馍馍,说什么也要张岩收下:“多亏你,我们家这日子才有了盼头!”
现在,合作社的品牌越来越响,每个月鸡的销量至少1000多只,鸡蛋更是供不应求。“现在人们崇尚绿色健康,尽管每枚鸡蛋的价格达到3-5元,客户还是需要提前预订,最长的时候得等一周才能拿到货。”张岩自豪地介绍说。
目前,张岩已为合作社注册了5个类别商标,申请实用技术专利2项。合作社年出栏各种特种鸡1.2万羽,年销售土鸡蛋30万枚,辐射带动社员118户,人均增收2460元,2017年被评为青海省农牧厅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张岩本人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杰出农村实用人才”、“全国十佳村民贴心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记者 许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