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离岗村官做客央视新闻直播间
发稿时间:2017-09-08 00:00: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报
扫二维码,看央视专访
王明瀚在村工作期间,参加“青春正能量 十八大精神基层行”巡演。
王明瀚(左二)在视频拍摄现场。
王明瀚(右二)和创作团队在一起。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前夕,一部向盛会献礼的公益音乐视频《砖心》在网络上热传。整个视频约4分钟,旋律明快优美,歌词深情激越。8月2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专访了音乐视频主创人员王明瀚。
王明瀚是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大学生村官,曾任职于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现就职于集美区教育局,他是公益歌曲《砖心》的词作者、视频创作发起人之一。王明瀚创作这样一部献礼作品,与他曾经的村官经历有着怎样的关联呢?日前,记者在线采访了王明瀚。
能引发大家共鸣, 我很知足
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明瀚你好!首先祝贺《砖心》这部作品得到央视新闻频道的聚焦。当你得知要上央视做节目后,有何感想?
王明瀚:8月下旬,厦门电视台一位曾经采访过我的记者告诉我,说《砖心》引起央视关注,央视记者还要了我的联系方式。很快,我就受邀参与央视节目录制。
得知自己要上央视做节目,我首先提醒自己保持平常心,因为大家关注的是《砖心》这部作品,而不是我个人。而且,这部作品的完成离不开所有参与者的支持,是所有主创人员齐心协力尽心竭力的成果。我只是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来解读一座城市,希望更多人了解厦门,了解闽南,投身家乡发展建设,弘扬爱与正能量。
记者:《砖心》MV拍摄得很精彩。请问你们经历了怎样的创作过程?有哪些精彩和难忘的记忆?
王明瀚:整个作品创作包括词曲创作、录制成品、音乐故事拍摄、后期制作等几个阶段。歌词创作花了两个晚上,前期整理资料花了一周,歌词创作之后,作曲人一天就把曲子谱好了,找到青年歌手李炜玲和蒋真瑞录制,4月中旬推出现有版本。接下来就是开始筹备拍摄音乐故事,我们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个“砖心”故事,并且尽可能通过创意融入一些不一样的元素,所以作品编剧花了一段时间,根据剧情寻找场地闽南红砖厝和外国友人。
既然是“砖心”,红砖厝就是故事中最主要的场景和元素。为此,我们登门拜访颜立水等文史专家,查看关于厦门红砖厝、闽南文化的书籍史料,地点选好后跑去实地查看,期间还偶遇红砖故居的守护人。最终,我们把拍摄地点定在厦门园博园景区里的闽台岛。值得一提是,拍摄的主场景是“金门园”,“金门”从字面上就与“金砖”相关联。
选取角色也很难。剧本最初设定了阿嬷、男青年、小女孩、四个外国友人等角色。想得容易,做起来难。为了找到金砖国家代表,我们走访了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所有认识的朋友,最终找到了来自厦门大学的俄罗斯女孩Anna Belobrova、印度女孩Deepti Sinhmar、来自华侨大学的Geovani Da Mata和Kum Malvis itai。
我们几个主创人员本身都有工作,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讨论作品,利用周末等业余时间拍摄。七八月拍摄时天气炎热,负责拍摄的朋友一度中暑。作品涉及厦门的六个区,我们自驾到处跑;有的地方为了拍到最好的画面,甚至跑了三次。女歌手李炜玲在上海工作,为了录制作品,从上海赶来,后来又在集美区举办的端午经典诵读会、“音乐厦门·为金砖喝彩”助力金砖独唱音乐会上演唱了这部作品。
从歌曲到视频,所有朋友都是无偿参与,我们谢绝了所有商业赞助,可以说这是一部纯公益作品。
记者:精心创作并制作《砖心》MV的初衷是什么?你自己对这部作品非常满意吗?
王明瀚:我觉得,初衷就是家国情怀。我从小至今就喜欢记录生活,这已成为一种习惯。
《砖心》的歌词是我在今年春节期间创作出炉的,讲的是一个关于家的故事,灵感源自我回老家帮自己的阿嬷贴春联。我从闽南家常红砖厝、春联上的“一帆风顺”等图案,触发了“海上丝绸之路”一系列联想:从厦门人家为起点,想象世界这一头的我们开始一天日常的生活,古往今来,我们将红砖、丝绸等物品运输到世界各地,各国人民最终因为寻“砖”之心来到厦门。
当我有了这个灵感之后,就觉得完全可以创作一个东西,来迎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基于情怀,始于使命,有感而创作。我希望能为家乡做点小事,让更多人投身家乡建设。现在来看,这个作品面世了,尽管它算不上是最完美的,但能有现在的影响,能引发大家的共鸣,我们已经很知足了。
村官岗位, 最大收获是“人”的变化
记者:能简单描述一下你现在的工作状况吗?
王明瀚:我现在集美区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工作,主要负责纪检监察、信访、共青团、少先队以及一些工作的宣传报道等。业务比较繁杂,平时比较忙。
记者:在村工作期间有哪些难忘的人和事?有没有类似《砖心》这样的创作灵感?
王明瀚:我2011年到2013年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任职,刚开始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第二年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在村期间,我主要协助开展党建、计生、村务公开等工作,负责宣传报道、网站管理等。
2012年11月,厦门市委组织部举办大学生村官工作五周年庆典晚会,我表演了原创脱口秀《爱在田野里洋溢》,引发大家共鸣,厦门晚报记者为此还采访了我。2013年元宵节,村里第一次举办文艺演出,我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情景剧,把村干部也拉上去演。几天后,一位阿嬷很激动地跟我说:“你就是台上演出的那个小年轻吧!”看得出,大家对我都比较认可,让我充满了自信和愉悦。2013年8月,村官任职期满之际,我与同一个街道的村官朋友共同策划了一场七夕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全部捐给所在街道的一些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
村官工作期间,我延续了从小的兴趣爱好,结合村官工作尝试创作符合三农题材的文创作品,题材包括诗歌、散文、情景剧和脱口秀,比如脱口秀《爱在田野里洋溢》、情景剧《田洋时代Style》《爱在田洋》《田园之梦》等,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和村民分享,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2016年,离开村官岗位三年之际,我回到田洋“老家”写下村歌《甘蔗哥》并协助拍摄MV。
记者:你觉得在村官岗位上有哪些收获?对现在从事的工作有何影响?
王明瀚:大学生村官岗位让我受益匪浅,最大的收获就是“人”的变化,我觉得这段经历足以影响“我的前半生”。虽说我的根也在农村,但从小在城区长大,对于基层情况并不了解。经过两年村官生涯的历练,我除了掌握专业以外的技能,在为人处世等方面更加成熟,也更体会到普通百姓的不易,懂得了换位思考,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能关注他人,更容易走进他人心灵。
村官经历对现在的事业有着积极影响,它让我学会了立足基层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我们与反映诉求的家长沟通时,如果把对方的意见视为“告状”,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问题解决。如果尝试着换位思考,就会去想对方为什么要反映这个问题,反过头来,顺藤摸瓜了解问题的症结,就能走到对方心里,促成问题解决。
遗憾的是,在村两年,时间匆匆,感觉自己没为村子奉献点什么。
记者:你想对村官同行说些什么?
王明瀚:非常荣幸能有机会跟同龄人分享体会。“时代在召唤,青春正呼喊。”趁年轻,有干劲,希望村官同行坚守初心,坚定信心。大学生村官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在农村工作期间,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角色定位,要始终以最佳姿态面对广大群众。人各有所长,希望能尽力挖掘潜能,助力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本报记者 杨 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