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黑龙江村官杨金超:富民路上多点发力

发稿时间:2017-11-17 00:00: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报

  杨金超(右)与贫困户交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让我们能够放心地引导更多村民参与流转土地,沉下心来搞生产。基层真的大有可为,未来可期。”黑龙江省萝北县团结镇工农兵村副书记、大学生村官杨金超对记者说。

  2011年,即将从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的杨金超,说出了想报考大学生村官的想法,遭到了妈妈的反对,“你一个女孩子,好不容易考出去了,还回农村干啥?” “正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我更加明白,如今的农村太需要年轻人了。”杨金超质朴的想法,得到了爸爸的支持。

  来到距家2个小时车程的工农兵村,杨金超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通过走村入户,她摸清了村子的基本情况:共有耕地43604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全村424户1413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8户94人,大多数是因病致贫,迟哥家便是其中之一。他父亲患了脑血栓,治疗花去家中所有积蓄,如今瘫痪在床。30亩旱地承包出去,只留30亩水田自种,勤勤恳恳的迟哥夫妇种植的长粒香,品质不错,但卖不上价。杨金超得知迟哥懂一点电脑,便主动上门,教他开网店卖大米,售价比线下售卖的每公斤高出2元,很快售出1100公斤,增收2200元。

  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后,她仔细揣摩,如何让文化水平有限的农民理解扶贫政策,激发内生动力。她在村里实施了“四步走”的方法:第一步,利用村务宣传栏,制作精准扶贫宣传单;第二步,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宣传;第三步,将相关政策录成音频,在村里大喇叭循环播放;第四步,利用微信等方式对在外务工村民进行宣传。由此,精准扶贫的政策走进了每家每户,走进了村民心里。杨金超还因人而异进行解读,贫困户郭大爷和老伴不认字,杨金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大爷听,“大爷,咱们以后看病到这些医院不收挂号费和门诊费了。像大娘这种急性脑中风,在新农合报销后,自己付的那部分费用还有二次报销救助……”

  杨金超明白,仅靠政策救助无法拔除穷根,发展产业才是长久之计。在和村民拉家常时,杨金超了解到,工农兵村种植的玉米品质在周边都是有名的,但多是散户种植,成本高,村民收入不理想。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杨金超懂得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既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将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于是,杨金超挨家挨户走访,鼓励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成功说服了12户贫困户,共流转土地466.5亩。患有肝癌的孙大爷因丧失劳动力,将家里的30亩地流转出去后,每亩有几百元土地流转金,加上儿子和儿媳在县城打工的收入,全家一年增收4万多元。

  在杨金超的努力下,如今工农兵村的贫困户降至17户43人。接下来,她打算请县级农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来村里开展农技培训,确保每户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发展特色种养业,拓宽致富渠道。(记者 刘 琼)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