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驻村怎么干,四位“第一书记”这么说

发稿时间:2017-12-15 00:00: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报

  村民“等靠要”,脱贫干劲咋调动

  一亩三分地,还得看天气。大屯镇路南营的情况比我预想的更糟些。

  第一次村民代表会,难住了我。“你就说我家那屋顶啥时候给修吧!”“凭啥他家给吃低保,我家不给吃?”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各算各的“小九九”。

  为啥?因为穷惯了。乡亲们一年到头种玉米,温饱将将够。日子一紧,便有蛮不讲理的:“你瞅瞅那些好手好脚囫囵个儿,没钱了就去政府闹,哪回不是仨瓜俩枣的带回来。我也闹去!”

  不劳而获,这在村里传播的速度是最快的。于是,部分群众总希望抱着贫困户的饭碗,甚至以此为荣。

  没了志气,再帮扶,也扶不起。扶贫咋扶志,才能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是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到任后的头三个月,我走遍了全村4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厚厚的几本问题清单,既考验耐心也考验能力。贫困户的问题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个性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诸如孩子上学、因病致贫等,共性则是长期以来在村里存在的顽疾,土地收益低,没有稳定收入。

  要想让大伙儿有心气儿,就得给他们希望。恰逢兴春和农业产业园区落户村内,我们给大家讲流转土地的好处,起初很多村民不理解,“离了地,我们还能干啥?”“不中不中!”一趟趟,一户户,拉家常、讲政策,掰开揉碎地劝,让大家感觉你和他一条心了,工作也就做通了。最终,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一地生四金”,即流转土地挣租金、园区打工赚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家庭代种收现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5年的2500元提升至2016年底的4100元。自从有了明显的生活改善,大伙儿的劲儿开始往一处使了。

  河北滦平县大屯镇路南营村第一书记

  杨远帆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