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硕士当村官:种木耳 失败了继续干
发稿时间:2017-12-22 09:59: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报
清晨,一个朝气蓬勃的女孩骑行在林荫路上。十几分钟后,她来到一片林地,轻车熟路地打开铁丝网,仔细查看她的宝贝——精心培育的黑木耳菌棒。这是她每天早晚的“必修课”。
女孩名叫左碧霄,今年28岁,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10月,到河北省河间市担任大学生村官,任龙华店乡南王庄村书记助理。
左碧霄到村的第一天,就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南王庄村是个林业生态村。前两年,村里响应乡政府号召,土地逐步退耕种上速生杨,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年长些的,除了接送孙辈上学外,就是打麻将。看着闲置的林地和围着麻将桌的乡亲们,左碧霄动起了脑筋。她和村干部商量,如何把林下空地和闲置劳动力利用起来,给村民增加经济收入。她多次和村里的致富能手谈心,希望他们发挥带头作用,把大家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人提出在林下发展柴鸡养殖,有人提出在林下种植蔬菜。于是,左碧霄加入了河北省农产品微信交流群,咨询了很多搞柴鸡散养的养殖户以及蔬菜种植户,大家都认为目前传统农产品市场并不乐观。
联想到很多大学老师和同学从事林下经济研究,左碧霄便向他们咨询。西南大学的刘老师,建议她进行林下食用菌种植。理由是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量最少。征得乡领导支持,左碧霄和村干部来到北京通州永乐店镇食用菌基地考察。
这次考察坚定了左碧霄试种黑木耳菌棒的信心。“无论结果怎么样,我都要去尝试一下。哪怕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2016年8月中下旬,左碧霄花3000元从通州专平食用菌生物技术公司购进了1000个黑木耳菌棒进行试种。她每天早晨睁开眼就往菌房跑。看着黑木耳一点点长出来,左碧霄欢呼雀跃。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气温突然回升,导致黑木耳不同程度染菌。“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用了很多补救方法,1000个菌棒几乎没有收成。”左碧霄心里很难过。
这时候,风凉话随之而来,“瞎折腾啥,净整些没用的。”好朋友劝她,“有工资就行了,别净没事找事了。”其他村干部也打了退堂鼓,“这条路走不通,女孩子还是好好成个家,比什么都强。”
左碧霄不是轻易认输的脾气。调整好心态后,她联系北京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今年5月份,左碧霄说服村干部,和食用菌棒供应单位进行了沟通,准备购进第二批黑木耳菌棒,再次试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后,左碧霄更加小心谨慎了。5月20日种植,经过9天的精心管理,他们采摘了第一批黑木耳。“拿秤一称,居然有10多斤。”左碧霄有些小激动。
一个多月的时间,左碧霄采摘了400斤湿木耳。她向吉林、内蒙古的大学生村官请教黑木耳的晾晒方法,还在网上淘来了专业的晾晒技巧。
黑木耳菌棒林下试种成功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了。“这个小丫头还真不简单!”村民对左碧霄的态度由怀疑、观望,变成了认可和称赞。
“全乡有一万亩生态林。做好林下经济,不仅能避免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浪费,还能提高农民收入。”左碧霄信心满怀地说,她准备引导村民大规模种植黑木耳,还要和几个年轻人一起把村里的电子商务做起来,拓展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