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春雷响过 请听乡村振兴破土的声音

发稿时间:2018-03-13 09:4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不少研究者都注意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的前一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寓意春雷响过后,乡村复苏。

  年轻人的折返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几亿农民工如候鸟般折返城市与农村,构成人类社会最大规模的迁徙。

  而陈锡文注意到,过去5年,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轨中,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失,有的年轻人开始回乡发展。

  耿遵珠见证了年轻一代外出者的“折返”。几年前,突然几个年轻人,拿着外出打工攒下的几十万元找到他说,也要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参与种大棚。

  在外闯荡的年轻人告诉老支书,以前村里都是土棚,干活儿累不说,一年到头挣的钱只够糊口。而现在不同了,改用现代化棚后全都机械化操作,没有了传统农业的艰辛,而且高品质的果蔬在市场上价格不菲,一个大棚一年下来收入相当可观。更关键的是,村里家家户户“上楼”了,洗澡和上厕所都跟城里一样,做回农民挺幸福的。

  耿店村的年轻人回流成了趋势,全村178户人家,主要劳动力几乎全“粘”在大棚上,形成了总书记提到的“棚二代”。

  同样干了17年村支书,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六盘水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说,去年村里来了100个大学生,而5年前,这个数字是零。

  最开始村里办企业,招不到大学生,余留芬不得不把小儿子喊回来,品牌、策划和办公室的活儿全是他一人干。岩博村地处贵州高寒地区,乌蒙磅礴,一直贴着“穷”的标签,如今的岩博村坐拥1600万元村集体资产,是全县的首富村。“人民小酒”火,余留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陇上庄园”淘宝网店负责人梁倩娟也是趁着这股潮流回村的。在广东打了4年工,决定回到家乡时,她没有太多犹豫。

  “城里人喜欢原生态东西,我老家正好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家的同学撺掇她回家开网店。她心思一动,这个新活法,既能谋生,又可以不用背井离乡,挺好。

  陇南的土蜂蜜、核桃、食用菌,甚至土猪肉被她搬到网上。光纤冲破大山的阻隔,她的网店年销售额在160万元以上,带动了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责任编辑:张小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