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吴书香:从村民口中的“那个大学生”到村官“小吴”

发稿时间:2018-04-03 14:31:00 来源: 人民日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未来乡村图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乡村振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要振兴乡村,首先要深入认识乡村、了解乡村。当下,农村的现实情况到底如何?产业扶贫发展得怎么样?农村医保落实到位没有?基层民主实行得怎样?农村男青年好娶媳妇吗?如果没有深入农村,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编 者

 

  要说这些年官立堡村有什么变化,她觉得大米最能体现。10年前她刚到村里时,插秧、抛秧、收割全都靠人工,一直腰两眼一抹黑,辛苦一年卖稻子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农业生产全部机械化,官立堡人也开始卖米做品牌了。农民解放了双手,提高了收入,这些都是质的变化!

  她是吴书香,是沈阳市苏家屯区官立堡村的第一书记,说起做村官的这10年,她也有了质的改变,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大学生村官“小吴”。她也没想到,自己从小没在农村生活过,竟然能一下扎根这么久。近日,记者采访了吴书香,听她讲述了在官立堡村的故事。

  有理还不够,得想办法跟农民把理说通

  2008年,我从沈阳师范大学毕业,与家人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执。那时,学社会学的我对志愿服务工作充满向往,最希望到大西北当一名志愿者,看看那传说中最艰苦的大西北到底有多艰苦。

  全家都拗不过我,90多岁的爷爷甚至发了狠话:“你去,我也跟着去!”还是母亲摸透了我的心思,看到“首届大学生村官选聘”的消息,立即给我打电话,“想吃苦,你就去吧!至少离家近些。”就这样,我作为辽宁省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到了官立堡村,从村主任助理做起。

  那时我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肯定比农民强。然而,“大干一场”的热情,很快被村里“敬而远之”的态度浇灭了。村领导和村民对我都很客气,就是不分配活给我。那时我最大的活就是“看家”,大家都出去办事,交代我在办公室里守着。

  一开始,我也不愿闲着,为了证明自己,村里开会我也发言,但不管我在上面多激情澎湃地说,下面却一点反应也没有。我下田干活,结果第一次就把鞋陷在了泥里,听见旁边有人说“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心里可不是滋味。

  赶上村里核发水田地的补偿款,要量土地。我不是本村人,正好能一碗水端平。有几个人找我说情想要绳子松一点,就是为了多得点补偿,我都是一点不让,绳子拽得紧紧的,结果被一个村民当场质问,“你个外来人,想干啥?”村里修边沟,我负责给每户发一根水泥管,一位大爷非要拿两根,两句话没说到一起,他居然一巴掌就把我的记录本打掉在地上。

  当时村里的人都在观察,这个城里来的大学生、细皮嫩肉的女娃娃,来农村能干啥?我看村里的很多事都不顺眼,明明这么做对,凭什么不?这么做不对,为什么不马上改?我总觉得自己在理,觉得大家都应该跟我想法一致。

  2009年7月,党员转正大会,有4名党员给我投了反对票。

  4票“反对”啊!哪怕是弃权呢!我的委屈突然爆发,回到办公室就哭了,觉得自己也挺优秀的,又不是找不到工作,关键是我也一直想要给村里干事,怎么还受这气?干脆不干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当时村主任跟我讲了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你坚持原则是对的,关键在怎么做,有理还不够,在农村得想办法跟农民把理说通。等有一天你当负责人的时候,就能理解了。”

责任编辑:张小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