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总监”职位回乡当村官 实现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
发稿时间:2018-07-04 15:08:00 来源: 广州日报
回归基层: 为村民留住文化血脉
植俊麟是广州花都炭步镇大涡讴村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总渴望长大后能走出农村。于是,他在大学时选择了当时最火的电子商务,希望毕业后能从商。2010年,大学毕业的植俊麟在一家皮具企业做市场总监。
“那时候,经常看到电视里说,年轻人青春无悔,要不去当兵,要不到农村挥洒青春,”22岁的植俊麟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看到了报纸上花都区招聘188名大学生村官的报道,“我觉得年轻人应该磨炼磨炼,投身新农村建设,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于是,他放弃了自己市场总监的高薪工作,在2012年5月正式上任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大学生村官一职,他的人生在这一刻开始了新的一页。
不过,植俊麟刚刚到炭步镇华岭村担任村长助理时,主要工作是整理文字材料和写报告,这与他想象中在农村大舞台施展拳脚、发挥自己的才干大相径庭。他必须从基层做起,从了解村民做起。“不是有想法有冲劲就足够的,而要从很多琐碎的基层工作开始做起。” 植俊麟说,他刚成为大学生村官的那几年是政府逐渐网络化电子化浪潮之时。“以前村里开会签到、报销,都是村干部用手写,现在几乎不可能了,所以我们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改变。”
在华岭村期间,纵然是许多微小的工作,也慢慢积累成大的变化。其中,最让植俊麟骄傲的就是留住了华岭村深厚的历史文化血脉。他说,“晚清八大名臣”之一的骆秉章就是华岭村的骄傲。其中,清政府为褒奖骆秉章先生一生的丰功伟绩而兴建的宗祠——光禄大夫家庙就坐落在此。但他发现,以前村民对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并不重视。随着政府对历史文化保护越来越重视,他和村干部班子意识到这一点。那时候,他们提出希望重修光禄大夫家庙,于是他与同事们开始慢慢地说服村民,告诉他们保留这些历史文化的重要性。2013年9月,经省、市文物专家考证鉴定,花都区决定对已经损毁严重的光禄大夫家庙进行复原重建,如今,光禄大夫家庙已经重现光彩。
植俊麟帮助村民解决“文岗香芋”的销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