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造血式”金融赋能 推动乡村振兴

发稿时间:2018-08-30 07:30:00 来源: 金融时报

  人行梅州中支不局限于过往的经验延续,对于落实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该行进一步提出统筹农村全面和谐发展、探索“造血式”金融支持、深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三个方面的发展思路。

  统筹农村全面和谐发展。结合粮食、金柚、茶叶、脐橙、油茶等梅州特色产业发展特点,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资产特征、生产周期、信用评级等综合情况,增加乡村振兴产业的信贷投入。覆盖日常“生活”。引导村民生活金融化,培育农民适当提前消费的习惯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探索创新“银政担”“银行贷款+风险保障补偿金”等支农模式推动信贷资金流向农村,流向贫困户。覆盖绿色“生态”。发挥金融对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引导功能,为休闲农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环境整治、乡村旅游提供可持续资金,重点培育发展“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文化”“农业+康养”等农村新业态。

  探索“造血式”金融支持路径。农户内生主体要自发“行动”。主动运用“两权”抵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青年(妇女)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产品,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加快。企业重要载体要携手“带动”。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构建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府相关外在主体要强力“推动”。要运用好支农(扶贫)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搭建融资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分担机制,着力解决金融机构与信贷需求主体信息和风险不匹配问题。

  深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始终坚持“普惠性”。构建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供多元化金融供给主体。充分发挥覆盖全市行政村的金融服务站,提供支付结算、反假货币、征信、理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一站式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惠及边远山区。始终坚持“可持续性”。通过运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引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资金,设立政府补贴奖励、专项发展基金、融资性担保公司,推广小额贷款保障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方式,降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的意愿。遵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变“输血”为“造血”。始终坚持“便捷性”。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 “乐村淘”“村邮乐购”农村电商平台、智慧社区平台商城、跨境电商平台,为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广、更便捷的销售通道。探索P2P网贷、农业众筹等“互联网+”融资模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元化资金来源。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等金融服务推广力度,推广“助农取款+农村电商”“助农取款+移动支付”模式,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