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进行时】沟渠头村好风气

发稿时间:2018-10-10 06:14: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村史馆里展示着村里的“新乡贤”事迹。

  9月27日,正午时分,在闻喜县沟渠头村的日间照料中心,一百多个老大爷老大妈边吃边聊:“每天的午餐时间,是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最开心的时候。不光能免费吃上饭,还能和老伙伴们聊天唱歌呢!”“我今年75岁,这个免费午餐吃了5年啦!”“在这儿还学了不少养生知识……”

  免费午餐

  老人开心子女放心

  沟渠头村的免费午餐起初是为了缓解村里的孤寡空巢老人的生活难题,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没想到这事儿张罗开以后特别受欢迎,这里不仅成为老年人吃饭的场所,更成了他们的一个活动中心。

  每天饭前10分钟,老人们轮流上台“讲课”,有的讲古训,有的讲党的政策,有的甚至唱一段戏,有的指挥大家唱首红歌,可热闹呢。9月27日午餐时间,85岁的杨文英老人刚从台上讲了几句《弟子规》下来,73岁的杨官员老人就上去唱了一段眉户,还是现编的词,唱到热烈处,台下的老人们都给鼓掌,有的还建议把某个词改一下更好。退休老教师杨永师是村里老年协会的会长,他告诉记者:“我平时订的《生活文摘报》,把上面的养生知识剪下来给大家讲。”

  大家轮流上台展示、轮流在厨房帮厨。帮厨的人分为14组,每组4人,轮流值周,男的扫地,女的切菜、洗碗。每个月日间照料中心还要给当月生日的老人集中过一次生日。这天记者来到后厨的时候,张改良老人正忙着收拾碗筷,她笑着说:“在这里吃得开心,干得也开心。”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锁旺告诉记者,为了让老人们开心,每年过年村委会要为每位老人发放过节食品,一到腊月,还要专门请理发师为村民免费理发3天。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二套“‘两会’话养老”栏目还来到日间照料中心拍摄。老人们可高兴了:“电视上还能看到自己呢。”

  集中操办红白事

  全村赞成

  这些年,农村红白事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风气让许多人不堪重负。2014年5月,村里抓住县里“狠刹大操大办风气”的机遇,决定村里的婚丧大事由日间照料中心统一筹办。

  村民不管穷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一桌酒席200元,全村一个标准。 如此,去掉了陈规陋习,也杜绝了铺张浪费。同时,灶上的结余还能弥补老年人的生活。每年元旦张榜公布日间照料中心的收支情况,每一笔账都让村民明明白白,村民特别拥护。杨锁旺告诉记者:“振兴乡村,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提升干部和村民们的思想境界。有些事越不敢公开说,老百姓越觉得有鬼。啥也公开了,说闲话的人就少了。”

  “红事不迎亲,生小孩不煮油,白事不抬食箩,不放鞭炮,餐桌不上烟酒”,这些村规如今村民都自觉遵守。前几天刚刚给孙子办了满月喜酒的杨胡娟深有感触:“以前要办个事儿能把人累脱皮,2006年公公去世,家里人不光要承受失去亲人的悲伤,还要置办食材准备酒席烟酒、定厨师桌椅板凳,事后还收拾了好几天,一家人都累病了。现在在村里集中办,不光一桌能省二三百元钱,还省事省力。”

  家风家训

  引领乡贤涌现

  闻喜裴氏家训曾经上过中纪委网站头条。在闻喜县,人人以裴家为荣、户户向裴家看齐。沟渠头村也不例外,全体党员不仅“戴党章、亮身份”,而且每个党员家都有自家的家训。党员杨金庆的家训是“懂得感恩,心怀坦荡”,张改枝的家训是“厚道做人,坦荡做事,不喜空谈”,杨小内的家训是“兄弟和睦山成玉,婆媳同心土变金”……

  这些年,村里每年都要评选“德孝模范家庭”“献爱心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虽然对于当选的人来说,除了口头上的“颁奖词”外没有一点物质奖励,但村民们都甘之若饴。62岁的杨引凤既是“好婆婆”,也是“好媳妇”。她婆婆今年91岁了,是她老伴的继母。从她嫁到这个家43年来,从来没有和婆婆红过脸。村民杨宏炎是“献爱心模范”,村里给他的颁奖词是:“敬老爱老有行动,捐款助学见真情。出行他有顺风车,品德高尚为民乐。”

  在良好家风家训的引领下,沟渠头村涌现出了一批新乡贤。他们或出钱、或出力、或出智,不遗余力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村民杨新师2015年从闻喜畖底中学退休回村,就成了村里的“名誉书记”,协助村党支部搞思想建设;72岁的村民杨永师自编情景剧《分家》和三句半等文艺节目,受到村民们的追捧;村民杨辉、杨永志、杨超民致富不忘带家乡,承包2000多亩荒山荒坡进行治理,改变家乡面貌;村民杨银锁是芮城圣天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来安置村民就业百余人;村民杨恩科退休后成了村里的“党风村风监督委员会主任”“道德评议理事会主任”等,为村里的文明建设出力。

  如今的沟渠头村名气越来越大,一个个民生工程接踵落地,一批批参观者蜂拥而至,相信这里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