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从个体到集体的长沙乡村振兴模式

发稿时间:2018-10-29 08:13:06 来源: 华声在线

  “今年集体收入达到80万元应该问题不大。”9月29日晚,陈剑合上账本后面带喜色地说道。

  陈剑是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的党支部书记。这几年,他带领大家探索整村推进土地合作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村级集体经济由2014年的负债213万元到2017年盈余45万元。

  集体经济有了盈余后,他又带着大家修村级公路,建文化广场,家家户户改水改厕,还吸引了22名大学生返乡创业,让这个昔日偏远的小山村开始了惊人的蝶变。

  鹊山村的蝶变正印证了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所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产业振兴才能找到着力点,人才振兴才能找到新平台;也只有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级组织才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办事,组织力、凝聚力才会增强。”

  走出长沙路子,创造长沙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的口袋越来越鼓,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空心村”越来越多,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为何农民富了,村庄却在衰败?归根究底还是集体经济太过薄弱。

  在农村,修路、水利、绿化、公厕、便民服务、公益事业等大多数依赖于集体经济,可不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钱,村支两委想办事却难成,说的话也无人听。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发展不平衡,最大短板也在农村。

  据长沙市农委主任吴石平介绍,长沙1544个行政村(社区)中,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只有71个,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占到60%,集体经济“空白村”、薄弱村占到一半左右。

  聚焦“短板”,对症下药。为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长沙市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经营管理规范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体系,到2020年基本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问题,打造100个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形成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沙模式。

  “‘新型’,也就是说不是过去的‘生产队’模式,也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村办企业方式。”7月9日,胡衡华在长沙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上明确表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要紧紧围绕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能力、释放发展活力为目标,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模式、推进方式,走出长沙路子、创造长沙经验。”

  因村制宜,因地制宜

  走出长沙路子、创造长沙经验,不是一张“方子”包治百病。

  长沙的决策者们鼓励农村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基础、区位特征等,因地制宜发展土地合作型、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乡村服务型村级集体经济新形态。

  金井镇湘丰村是离长沙县城区最远的村庄,曾经这里除了茶叶和生猪之外,无其他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为零。

  2016年底,湘丰村利用长沙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契机,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量化为货币的方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再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形成村企共建模式。

  当年,村上就与湘丰集团合作共建了巨型稻种养结合项目,从最初流转30亩地,到现在流转数量已达2000多亩,“巨型稻+青蛙、泥鳅、稻花鱼”的生态种养产业逐步形成。随后,猕猴桃果园、茶博园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等项目先后落地,湘丰村成了长沙市民休闲郊游的新去处,甚至吸引了不少省外游客。

  2017年,湘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年初的8.5万元增加到年末的38.5万元,2018年预计将突破50万元。

  白墙灰瓦的村民别墅,依山而建的民宿酒店,清新亮丽的乡村风貌……每一次到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总会有种“身在公园,不辨城乡”的感觉。

  这几年,光明村打造了蝴蝶谷、松鼠园、花海、水果基地等品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虽名声在外,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是不够快。”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黄铁辉吐露心声。

  虽然每年都有近30万游客前来光明村游玩,但留下来的不多,为何?住宿是首要问题。

  “何不把村民闲置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既能留住游客,又能给村里带来收入。”黄铁辉和村支两委其他成员商量,村里引进了慧润公司。民宿一期于去年10月建设,由慧润公司开发,村里收取租金;二期准备由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开发,形成品牌。“我们还准备打造露营基地、乡村美学馆等项目,等这些项目完成,我们村的集体收入就不是去年的60多万元,而是有望于在2019年达到300万元。”黄铁辉信心满满地说道。

  9月25日,位于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的浏阳市百年沙龙食品加工内一片繁忙,该食品厂的负责人肖曙光告诉我们,他的厂子除了由沙龙村组织统一流转138亩土地外,村上还提供劳动就业服务,农产品配套物流服务、电商平台等,“落户在这里,村上的配套服务为我们省去了不少麻烦。”

  作为全省进行土地流转改革最早的行政村之一,沙龙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为让落户的企业发展更好,该村还成立公司,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生鲜配送平台、为食品加工企业打造电商平台,并在企业用工、中小学生实践基地上提供服务,正是通过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村集体收入实现了节节攀升。

  还有长沙县统筹57个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发展物业经营,每个村集体每年可获得不少于15万元的稳定收入。锡福村采取 “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乡村民宿,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2万元。

  集体的财富,大家的本钱

  眼下,正是红薯丰收的季节。

  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村民文莎也正在1000亩红薯基地上忙碌。“今年的红薯个大,甜度高,做成红薯粉、红薯片肯定走俏。”看着一个个红薯从土里挖出来,文莎笑容满面。这位1985年出生的农村姑娘早年曾和丈夫在外经商,随着近年来静慎村越变越美,越来越好,有故乡情结的她3年前索性和丈夫回村发展。

  “我们村因生态环境好,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一直有种红薯的习惯,但村民种红薯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文莎和丈夫一合计,决定成立加工厂,开发了红薯粉、红薯片、红薯酸菜等10多个红薯产品,注册“薯夫妻”品牌,搭建网上销售平台,为村上提供了近40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上千万元,实现了土特产的蝶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依托我们村的蝶变,发展产业我才有底气和基础。”创业成功后的文莎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她自己也被评为静慎村第一批“最美乡贤”。

  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福利:村民曾秋珍在红薯叶基地找到了好工作,土地入股有分红,每天工资200多元,还能照顾父母和孩子;去年底,全村90岁以上老人每人获得了1000元的慰问金;3年来,全村18名考取一本的大学生,每人获得1000元的“大红包”……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望城区乔口镇盘龙岭村以1亩地1股的标准,让所有村民入股土地合作社。入股村民不仅能拿到每亩700元的土地租金,还能在荷花基地打工,获得股份分红和工资收入。

  该村贫困户刘国宏就是直接受益者。他被聘为长期工,每天趁早晚凉快的时候摘莲蓬、养龙虾。他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细账:土地流转金和各类补贴有2000元,一年工资有近4万元,在家门口就能圆就业梦、致富梦……

  好政策带来新裂变,如今,在长沙广袤农村,企业老板、乡贤、大学生、致富能人、复员转业军人……越来越多的人回到故乡,建设家乡。“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站在了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潮头浪尖,带领大家奔向共同富裕的征程。(陈新 刘帅)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