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立足现代化全局促进乡村振兴

发稿时间:2018-11-01 07:37:41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自觉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充分镜鉴国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环境和任务既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也不同于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继承改革传统,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更加注重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它的乡村振兴往往更有成效、更有特色。同时,乡村发展较好的地区,城镇化质量往往也比较高。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既需要继续推进城镇化,也需要推动乡村振兴,做到双轮驱动。

  实现双轮驱动,要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城镇化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更雄厚的资金后盾和更强大的技术支撑,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动力所在。新时代推进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适应我国产业布局调整的新趋势,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要实施好居住证制度,实现居住证覆盖城镇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向未落户人口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及办事便利,提升城镇化质量。

  实现双轮驱动,要适应我国城乡格局和城乡关系变动的新特征,着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广大村庄协调发展的空间形态。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村庄的区位特征、发展现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对那些条件恶劣、人口流失严重的村庄,应当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对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应当科学合理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规划先行、改造提升、优化环境、增添活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对那些具有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村庄,要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实现新的发展。乡村规划建设要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气息,使人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故土,构建现代城镇与田园乡村各具特色、

  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新形态。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

  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和乡村具有不同的功能,必须使城乡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实现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适应广大农民对更高质量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公共服务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战略,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来看,农村公共服务还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城乡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

  今后应适应城乡人口流动的新趋势,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一致,提升乡村基层政府和社区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能力,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健康等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双向开放,提升农村居民公共服务可及性和获得感。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要适应农村现代生产生活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质量等级和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向农村地区倾斜,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一体设计、一体建设,持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护机制,以基础设施为纽带将农业农村融入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体系之内。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农村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体制障碍,导致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必须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乡村振兴各种资源活跃起来,使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近年来,我国在涉农领域开展了大量改革探索。当前,还要着力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总体要求,推动农村改革全面推进、纵深突破、形成合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要按照中央要求,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着力化解某些土地管理制度对乡村发展的制约。要着眼农村新业态不断出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相应调整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对新产业新业态设施等用地实行更灵活和更宽松的管理政策。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在不以买卖农村宅基地为出发点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具体办法,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已在城镇落户定居的农民工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退出办法,既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更加把创新引领摆在突出位置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绿色、有机、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对文化消费、精神享受更加注重,这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

  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要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养老养生等产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新产业,要从“人、地、钱”上下功夫,积极培养各类产业急需人才,多元打造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载体,切实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为乡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发展乡村新产业,需要特别重视和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是农村新业态的重要依托,如近年来农村电商蓬勃兴起,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面向城乡所有消费者提供产品,推销服务。通过电商这种新模式,实现了农业多样化、精细化、高端化、延伸化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和数字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之间技术差距和数字鸿沟。继续强化政策支持,促使更多新技术在农村地区应用扩散,引领乡村产业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