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乡村振兴不简单是把进城的人给弄回来
发稿时间:2018-11-05 07:50:00 来源: 网易研究局
主题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第三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上,网易研究局围绕乡村振兴、城镇化等热点话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
刘守英教授认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这两大政策是并行不悖的,乡村振兴不简单是把进城的人弄回来,而是鼓励进城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回来之后要有事做,有制度和金融支持他去做事。
【专访实录】
网易研究局:有观点认为,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乡村的衰落。您怎么看?
刘守英:城市化是否一定会带来乡村的衰落,这个要专门研究。现阶段,整个乡村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分化,一部分村庄衰落,还有一部分处于活态。城市化的基本规律是人从乡村进到城市,但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是可以流动的,因此,有人进城,也会有人下乡。
网易研究局:此前,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落户,现在“乡村振兴”又鼓励农民回乡,您怎么看?
刘守英:实际上,这两个政策是同时讲的,一个是新型城镇化,一个是乡村振兴,它们是并行不悖的。
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是进城的人要落下来,要让很多常住人口变成户籍人口,解决他们的城市权利。
至于乡村振兴,是要解决乡村衰败的问题。乡镇衰败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是乡村发展权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了,乡村还会衰败下去吗?如果没有发展权,收入差距那么大,农业的回报那么低,什么都不能干,人怎么可能回到农村呢!
乡村振兴不简单是把进城的人弄回来,而是鼓励进城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回来之后要有事做,有制度和金融支持他去做事。一定不是这个人在城里待不下去了往回跑,而是乡村有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他回来。
总之,一定不要把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对立起来,这两个是并行不悖的,核心是要素要打通。
网易研究局:乡村振兴的过程,是否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刘守英:这是绝对错误的。乡村振兴最要防止两件事情的发生,第一,在城市搞规划的人跑到乡村画图。要知道,每个村庄的特点各不一样,只有本地的农民最熟悉它的特点和优势,也最爱护他的村子。如果用城市的规划理论来改造乡村,下一轮乡村振兴就变成了乡村被折腾了。
第二,要避免只有政府的战略基金。政府能容易做的事就是做规划,做指标,做进度,做工程。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火起来,一般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政府等得起吗?政府要做的是推一把,促一把,千万不要把乡村振兴变成政府一头热,核心是要把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好。
网易研究局:您曾说过,别指望农二代回村庄,也不该把他们当作城市的局外人,如何才能让“农二代”不成为城市的局外人?
刘守英:如果想让乡村活起来,也让城市化健康起来,核心是再也不能按对待“农一代”的方式来对待进城的80后、90后以及未来的00后。“农二代”进城,首先要能落得下来,这就得保证他们能享受到应有的城市权利,比如孩子的教育权、基本的保障权、公共设施的分享权等。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城市要对进城的人开放权利,未来乡村也要对村外的人开放权利,双向开放才能让城市避免一些乱子,让乡村避免更大的衰败。
网易研究局:城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但是一些城市在限制人口规模,您怎么看?
刘守英:特大城市,人该不该留?哪些人该留,哪些人不该留?这些问题不好回答,但是城市发展的规律是挡不住的,人往有机会、有效率的地方走,因此,特大城市还是要开放给所有人,但可以采用代际的办法来解决。
“农二代”想要就业赚钱,肯定是往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走,他未必想在北京、上海买房住下来,他也买不起,这些大城市可以做的是延长进城农民就业和分享收入的机会,尽量让他们在城市待得久一点。还有就是,要发展租赁住房,把租房成本降下来,让“农二代”们住得体面。将来他们告老还乡,很可能不是回到村子里,而是回到县城,政府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在县城安居乐业。
接下来要解决“农三代”的问题。这一代人的孩子,那就要彻底平权,给予他们居住、教育等权利,当然这也要分阶段来落实。
总之,我们不能用粗暴的办法把人分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能组合成一个宜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