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带给百姓稳稳的幸福

发稿时间:2018-11-16 08:56:00 来源: 海南日报

  11月14日,海南省党政代表团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美丽乡村建设。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王凯 摄

  原题:呵护绿水青山,推进法治、德治、自治融合,浙江安吉余村—— 美丽乡村建设带给百姓稳稳的幸福

  金秋时节,走在位于天目山余脉的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整齐划一的村道上,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远处山峦层林尽染,一派诗意风光景致。村口田野的一块巨石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11月14日下午,海南省党政代表团走进这个美丽的浙北小山村。2005年,习近平同志正是在这里首次提出“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如今,在“两山理论”指引下,余村正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不仅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在基层治理方面也创造了“三治”融合的“余村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余村首次提出“两山理论”,余村人认识到,破坏生态、开山采石不是长久之计,要从绿水青山中找出金山银山来。矿山关停后,村民们利用毗邻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优势,创办农家乐以及旅游公司,吸引长三角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游客。

  如今,余村再也听不见隆隆的炸山声,取而代之的是,2016年,余村对位于冷水洞自然村的矿山进行全面改造,建成矿山遗址公园,成为余村十景之一。

  如今,呵护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余村每家每户的自觉行动。

  凭借着这片绿水青山,村民开始走向了旅游发展之路。

  中午时分,海南日报记者在余村五星级美丽家庭村民葛元德的家中见到了大批游客。在葛元德自家小院内开办的文创阁旅游商品小店中,出售各种由余村出产的毛竹制作而成的手工竹制品,从传统竹编菜篮到精致的竹编食盒,再到复古风的竹壳暖瓶,各种竹制品琳琅满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村子变美了,游客越来越多,山上的毛竹一样可以成为取之不竭的宝贝。”望着选购商品的游客,葛元德这样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

  邻里和睦蔚然成风

  走在余村,在感受这座小山村美丽的同时,更能随处体会到乡村治理的有效和民风的淳朴。

  在余村村口廊桥的梁柱上,镌刻的文字无声地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2017年6月,余村两户村民,黄家和潘家,因为一条从两家之间经过的道路宽窄产生了矛盾,为了30厘米的道路放在谁家地界上,两家人争执不下。最终,两人同去找村里的法律顾问咨询,在法律顾问的斡旋下,村干部、村调解委员会成员、道德评议会成员、村民议事会的代表也主动找上门。经过他们的一番劝解,两人消了气,黄某放弃1.5米的道宽要求,两个老邻居也重归于好。

  这些被刻在余村村口廊桥上的多个相互礼让的故事,也是余村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一个个相互礼让的故事在余村口口相传。

  余村的法律顾问李芳就是余村人,她的家离村委会办公室不远,村民有法律方面的咨询,她很快就能到现场。据她介绍,早在1996年,余村就聘请她担任村级法律顾问,余村因此也成为全县最早聘请法律顾问的村。

  在余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两山”法庭、家园卫士、警务站、心理辅导室……这些机构一应俱全。村干部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把矛盾尽可能化解在萌芽状态。

  民主法治夯实平安幸福

  “近年来,村民零诉讼,零上访,两委干部零违纪,村中刑事案件为零,事故为零。”采访中,余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用“五个零”来描述余村近年来乡村治理的行之有效。

  走在余村的法治大道上,“平安余村、休闲余村、法治余村、幸福余村”16个大字镌刻在路边花岗岩上,更是刻在所有余村人的心上。

  “余村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治理有序有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关键在于大家的事情大家参与,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村务公开程度已经开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村民借助“村村通”平台,可在家中随时查看村务公开信息,村务管理全公开、规范化,保证了全体村民的知情权。

  余村村委会小楼前的橱窗栏中,党务、政务、财务情况全公开,一张张盖有红公章的财务收支公布表,清晰地记录了每个月收支详情,每张表上都有制表人、负责人、审核人和村监委主任的共同签名。

  “余村的发展,离不开余村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潘文革表示,余村以民主保障民生,实现了“政府归位、自治到位”,并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大大提高了民主决策的质量,增强了群众的民主参与效能。正是有了民主法治,才有了余村如今的平安和幸福。(李磊 周晓梦)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