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扶贫扶到心坎上

发稿时间:2018-12-13 00:00:00 来源: 湖北日报

  北风劲吹,小雨淅沥,落叶飞舞。12月11日,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何桥村,偶然还能碰见三两游客前来拍照。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先定说:“村里环境好了,游客来了,过年回村的人也多了。”

  何桥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018人,常住人口仅8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6人。随着“三乡工程”“精准扶贫”等各项政策实施,何桥村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也因此看到了新的希望。

  村湾亮了

  12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何桥村丁湾一栋灰色砖瓦房前。咯吱一声,82岁的主人丁佑发打开房门,屋里虽然家具简陋,但干净整洁。墙壁上新装的白色电线,和白色节能灯在光线灰暗的屋里显得格外亮眼。

  丁佑发拉着记者说:“这些都是水务局的驻村干部帮着换的,以前是黑色的铝芯线,满屋里吊着,生怕碰到。”

  丁佑发的老伴早些年过世了,儿子在纸坊,身体也不好,这些年他一直独居。“多亏党的政策好,我才能活到现在。”丁佑发说,有一次一个人在家心脏病发了,幸好驻村干部龚兵上门及时发现,才捡回一条命。“当时,儿子也在那家医院住院,我们俩住一间病房……”丁佑发激动地说。“早些年,一到晚上村里就黑漆漆,特别是夏天收谷子,稍微一忙晚,就看不见了,有一次我还掉到沟里摔断了手臂。”王先定说,水务局驻村干部不仅帮贫困户家里换了电线,还给村里重要路口装了50盏路灯。以前晚上基本没有人串门,现在不那么冷的时候,大家还一起出来遛遛。“这些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武汉市水务局驻村干部龚兵说,“水务局泵站有很多工人都精通电工,这都是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来村里帮着装的。”

  河塘清了

  穿过一片桂花林、一片樟树林,一大一小,两方水塘映入眼帘。大的10来亩,小的5亩左右。水面清洁,细雨中波光粼粼。水塘边蜿蜒着U形渠,一直连到田里。

  王先定说,这里的大塘原本是个淤泥池子,臭哄哄;小塘是一片荒田,乱糟糟。武汉市水务局驻村扶贫队来了以后,对村里的水塘一个个考察,做方案,一一改造。护坡,清淤,做U形渠……景观改观了,功能性也强了。“现在水塘里一年能出2000斤野生鱼哩!”王先定补充道。

  武汉市水务局结合水利特色,对何桥村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治改造,解决农田灌溉及渍涝问题。如今,何桥村有10个水塘进行了改造。

  武汉市水务局还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保障饮水安全。如今,何桥村每户都用上自来水。遇到天寒地冻,驻村干部会主动留在村里,以免因为饮用水结冰造成村民用水困难。

  心里暖了

  86岁的易学火躺在江夏区人民医院病床上,看到龚兵,激动地坐起来。“自己掏钱给我买药,送我上医院,不是一次两次了,他真是比我的孩子还亲。”易学火紧紧握住龚兵的手。“好多贫困户都把龚兵当成本地亲人了。”另一名驻村干部潘卫说,有次经过贫困户家门口,龚兵接了个电话,贫困户一听到声音就跑出来,非要拉他进去吃西瓜。

  王先定说,去年村里有大户带领贫困户种了80亩红薯,眼看出门打工的日子到了,红薯还没销完,是驻村干部帮着联系销路。村集体种了80亩油菜,菜油销不出去,也是驻村干部联系水务局,局机关工作人员自掏腰包认购的。

  住在金口渔场女儿家的陈立先,简直不敢相信有这么执着的干部。陈立先早年是村里的妇女干部,干活跟男同志比着干,落下病根,瘫痪不起,后来又因为糖尿病双目失明。如果办个残疾证,一年可以获得部分补贴。龚兵得知情况后,三番五次上门,获得子女信任,并且亲自带陈立先做体检,跑手续,终于办下残疾证。(汤炜玮 廖宇智 刘金秀)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