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泗县:乡村振兴踏出“三新”路

发稿时间:2019-11-11 08:4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汪瑞华 蒙西 本报记者 杨丹丹
 

  东部的果园,果香漫及安徽、江苏两省交界;南部的田园,四处散溢着丰收的景象;西部的菜园,茄子、黄瓜正茁壮成长;北部的花园,满大棚的各色花卉沁人心脾……放眼泗县这块皖北平原,处处升腾着生机与希望。

  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到推动乡村振兴区域布局;从强化产业支撑,到拓宽实现生活富裕渠道;从建设宜居新家园,到推进乡风文明行动,近年来,泗县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踏出了乡村振兴的“三新”路。

  新作为: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有望

  在泗县长沟镇邵庄村,村民张成虽然脱下军装已经6年,但迷彩服仍是他的最爱。

  临近傍晚,张成还在大棚里查看着西芹的长势,见记者过来,赶忙放下手头活,趁天黑前带记者转了几个棚子。“今年西芹的长势尤其好,看这30厘米的个头儿,春节前可以上市;茄子已经开始授粉,元旦前采摘没问题……”听着张成的介绍,活脱脱一位蔬菜专家。在他眼里,但凡地里长出的蔬菜,都跟自家娃一样,得精心侍弄。

  说起退伍后干起蔬菜种植这行当,“纯属偶然”是张成自己的看法,但由于出生农村、有土地情怀,又让这份偶然多了份必然。

  从2015年开始种植蔬菜至今,张成不仅让家乡长沟镇刮起了大棚蔬菜种植的旋风,还带动了周边朱彭村和胡陈村发展起大棚蔬菜。目前,张成的16个蔬菜大棚主要用于发展设施蔬菜,品种以茄子、西红柿和西芹为主。

  跟蔬菜打交道这么些年,让张成感触最深的就是:“搞农业得投入感情,头一年看到长出的茄子,真是舍不得吃。”

  近年来,泗县长沟镇积极推进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依托汴河、邵庄瓜果蔬菜基地,“两园一带多点”的现代农业菜蔬格局日益成熟,园区面积达1.1万亩,形成了泗县“西部菜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新发展:社会资本下乡发展有戏

  整村、整乡流转土地,业态涵盖种养结合、田园综合体……近年来,泗县引来社会资本下乡犹如春风拂过,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产业的形态和质量,激发了发展活力,让肥沃的农村大地生长出发展新芽。

  长期以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贫血”“失血”,发展滞后。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过去“土地刨食”变成“土地生金”?泗县大胆创新,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实施“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工程。

  “建设万亩花卉苗木、万亩优质高效果蔬、万亩金丝绞瓜、万亩特色山芋、万亩薄壳山核桃、万亩水产养殖6个万亩现代农业基地,让乡村经济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泗县县委书记张志强如是说,目的就是让社会资本下乡,结出乡村振兴硕果。

  位于城西的泗县双创产业园区内,泗县金丝绞瓜加工运营中心成了“中国绞瓜之乡”效益增值的新平台。“新上马的生产线,可以完成绞瓜从刷洗到松丝,再从削皮到保鲜,以及成品包装的全过程。”泗县虹城航天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振宇介绍。

  虽然时下已经过了金丝绞瓜的采摘季节,但屏山镇徐贺村的冷库里30万斤的金丝绞瓜储备,保障了金丝绞瓜的供货。

  目前,全县拥有金丝绞瓜种植6000亩。据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将引导群众种植,鼓励大户种植,由虹城公司保底收购,把金丝绞瓜品牌打出去。

  麦垄风来,改革活水源源奔涌;果蔬花香,乡村振兴活力四射。在张志强看来,只有扎根土地、服务“三农”,抓住乡村振兴的风口,社会资本才能与农业农村实现互利共赢,在广袤土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出发展硕果。

  

  新获得:城乡面貌提质变化有效

  去年年底,泗县泗城镇彭铺村获评“全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然而就在两年前,“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水路,圈厕连成片,垃圾随处堆。”还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

  “以前总盼着过城里人的生活,没想到现在,我们的村里的条件这么好!”走进彭铺村,只见通村水泥路平坦宽敞,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干净整洁。“美丽乡村”四个字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们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新变化。

  说起村里的改变,村民丁玲感触颇深:“以前跳广场舞苦于没有场地,只能跑到十几里开外的县城公园。现在不一样了,家门口新修的小广场别提多方便,老姐妹们看着点,到时间了大家不约而同就来了。”

  同村村民周和银说起村里的变化,喜悦心情更是溢于言表,“要说变化大着哩,以前俺们是想往城里跑,现在城里人都往俺们这儿跑。”

  彭铺村村委会副主任缪云柱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大都是砖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双基’建设让全村通上了水泥路,还安上了路灯,完善了自来水、公厕、文化广场等,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如今的彭铺村,干净整洁的路面、设施齐全的休闲文化广场、充满书香的农家书屋、风格各异的农家院落,处处散发着现代文明村庄的气息……

  值得称道的是,彭铺村不仅仅是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小小的村子里,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规矩:每户每天都要打扫卫生,并把垃圾统一倒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此外,结合脱贫攻坚,还在全村开发护林、护路、护绿等62个辅助岗位,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维护了村庄的清洁美丽。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