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党员干部带头 群众自然跟着走

发稿时间:2020-01-15 08:39:57 来源: 映象网

  位于太行山南麓、卫水河北岸的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曾经是一个远近有名的贫困村。2005年,青年企业家裴春亮被“逼”回村当“村官”以来,从一个人到带动一支队伍、从影响一群人到一方水土,他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一起,把这个昔日只有595口人、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了1.18万余人、人均年收入1.8万余元的“全国文明村”,让村民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致富梦。裴春亮本人也相继获得全国最美村官、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荣誉。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要振兴,组织必须强,党支部必须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近年来,正是牢牢抓住组织振兴这个动力引擎,作为裴寨村的带头人,裴春亮带领村“两委”,号召一村人,凝聚一条心,聚力办大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1月10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在现场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裴春亮表示,“省‘两会’总结了我省去年取得的骄人成绩,也描绘了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蓝图,我作为一名基层村官,感到强烈的自豪感和沉甸甸的责任。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为把中原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建工作做好了,人的思想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就能出生产力,从而拔掉穷根,赢得民心!”裴春亮说,作为新乡先进群体的代表之一,他一直对标史来贺、吴金印等老先进老典型学习治村管理经验时发现,他们都把抓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全村工作的抓手。找到这个答案后,他带领村党支部把“听党话跟党走、同创业共致富”作为共同信念和追求,坚持用党建凝聚人心、促进全村发展。

  党组织,群众心里的主心骨

  2019年冬至晚上,70多岁的裴寨村民李佳枝找到村委会副主任裴梦群说,她家里的门坏了,可儿子残疾行动不便,想找人帮忙更换一下。裴梦群二话没说,直接跟她到家里帮忙连夜维修,老人感动得直说:“好,好,好……”

  次日,村“两委”主要成员又集体走访慰问全村的困难家庭,发现残疾人裴明军家里的吊灯坏了,他们夫妻俩图省事在客厅插座上安了个小灯泡。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看到后,当即让支部委员裴清利买来吊灯现场帮着更换了。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我们坚持去做,做多了、做深了、做细了,群众自然就跟党组织关系亲近了,才会把党组织真正当作主心骨。”裴春亮说。

  裴春亮把党组织当作主心骨,是在他16岁那年。

  那是1986年,裴春亮在床上病了4年的父亲去世了,可家里这几年相继出现二哥三哥意外身亡、大哥偏瘫、嫂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变故,平日里,连父亲看病吃药、几个侄儿侄女上学吃饭都是问题,家里哪有一分钱办后事?母亲抱着裴春亮哭着说:“不行就把你爹裹个席子埋了吧。”

  没想到,这时候老支书裴清泽来了,他领着村里的党员连夜砍了集体的两棵桐树做了棺材,又凑钱为他父亲置办了寿衣。家里办丧事请人帮忙要管饭,但没米没面没柴火,来帮忙的党员干部便抱来柴火,自带了玉米面、萝卜、白菜、老南瓜,给了裴春亮父亲一个体面的葬礼。

  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在裴春亮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让他明白了啥叫党组织,啥是恩重如山。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时常会想,村里的党支部能做啥?村里的群众想得到啥?村里的党员干部能干啥?

  搞清这些问题,裴寨村党支部多年来结合村里实际坚持“五个一”工作法:每月召开一次政治理论学习会,一次“月末干群联席会”,每月组织一次义务劳动,每季组织一次“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开展一次评先表彰活动;党支部书记则坚持每月到居民家里吃一顿饭,每月走一次困难家庭,每季度给党员讲一次党课,每年访一遍居民家庭,每年主持召开一次群众大会。通过种种措施听取社情民意,按照群众的意愿为群众办好事,逐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党建工作做好了,人的思想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就能出生产力,从而拔掉穷根,赢得民心!”裴春亮说,作为新乡先进群体的代表之一,自己在对标史来贺、吴金印等老先进老典型学习治村管理经验时发现,他们都把抓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全村工作的抓手。找到这个答案后,他带领村党支部把“听党话跟党走、同创业共致富”作为共同信念和追求,坚持用党建凝聚人心、促进全村发展。

  一个人,带动“两委”一群人

  在裴寨村文化石上,有一句话格外显眼: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能够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村党支部副书记裴龙翔说:“有春亮书记带头,党员干部有方向。不管遇到啥困难,村里的党员干部都冲到前面。”

  裴寨村“两委”还安排14名“双强”党员带头成立辉县市裴寨蔬菜花卉合作社,带着群众一起干。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和联包帮带制度,让党员人人肩头有担子,个个心头有责任。目前村里的38座钢架大棚都有党员包联,引领更多群众投身高效农业发展,增加了群众就业,实现了土地高效、农民增收。

  困难户裴明军,身体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裴龙翔没有简单地给钱给物帮扶,而是拿出5万元资助大棚种植户裴清东新建一座大棚,安排裴明军到裴清东大棚做一些简单的除草、浇水工作,每月能收入1000多元,既解决了裴清东的发展问题,又解决了裴明军的生存问题,充分发挥了“联帮联带”作用。

  裴寨还把村里的36名党员,按照村里工业、农业、商业分为三个党小组,在产业谋划、综合实施等方面建言献策,先行先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村里还在裴寨老村老井旁设置了一个“果树种植试验园”,由党员干部带头育苗试种白色桑葚、晚秋黄梨、红叶冬桃、红肉草果、补钙果、蓝莓等新奇品种,等试种成功后再向群众推广,最大程度降低乡亲们的经营风险。

  “裴寨发展到今天,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裴春亮回忆道,当年建裴寨新村时,村“两委”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或生意,但大家毅然把自己的事业放一边,不拿一分工资、不计任何报酬为村民服务。裴龙翔、裴晓峰每天吃住在工地,协调、调度;裴龙德放下照相馆等生意,拿起笔杆子、扛起摄像机,当起了村里的宣传员;发展高效农业,村民裴龙义潜心研究果树嫁接与种植技术,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扩建蔬菜大棚,村民裴清东经济困难,党员李国德二话不说借给他3万元……

  老党员树立标杆,新党员学有示范。村妇女主任贾丹30多岁,平时除了打扫村办公楼和展览馆,还兼着帮村民办手续。有一次贾丹月子还没坐满,村里有人着急办医疗报销手续,她就让家人开车拉她去乡里帮村民办。村委委员任卫海是村“两委”班子中最年轻的党员,村里所有跑腿事儿都是他。“这些年轻党员干部,凭他们的能力素质,随便到哪儿一个月轻轻松松都能挣几千块钱,可他们甘于清贫,拿着几百块钱的微薄补贴为村民忙前忙后。”裴春亮说。每次提到他们,他是又心疼,又感动。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然跟着走

  山村之变,不仅在口袋,更在脑袋。曾经的裴寨家族宗派纷争不断,多年选不出村委主任。“2008年我们刚搬进新村时,公共卫生间的垃圾桶都有人悄悄拿走。”裴春亮深刻地认识到,高楼大厦好建造,村容村貌好整治,但要改变人的思想,得有个过程。

  前些年,富起来的群众大吃大喝、大操大办、聚众赌博等不良风气出来了。群众很反感,但也很无奈。裴寨村党支部把乡村治理提上了日程,没少花心思。

  裴寨社区有个“习书堂”,是党员和村民都喜欢的学习充电的场所。每月10日和20日晚上社区都要组织党员集中学习,采取领学与自学相结合、学习其他乡村发展经验相结合、学习文字资料与观看视频相结合、在村里学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党员干部学出效果,学有所获。

  创建习书堂、农民红色课堂给乡亲们提供学习场所,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言行,评选“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身边道德模范,实施文明积分换物。创建初心文化广场,石刻文明标语;道德文化墙上,是孩子们画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给奶奶洗脚”“我扶盲人过马路”,潜移默化引导群众。

  成立红白理事会,建起红白理事大厅,定下了标准,每桌不能超过200块钱。2017年,裴春亮儿子结婚时,严格按照标准,酒用的是50块钱的百泉春,烟是10块钱的红旗渠,当时他只待客不设礼桌。党员带头做表率,乡亲们都认可,说话自然就有分量。

  去年以来,裴寨村还发挥自身优势,在红色乡村旅游上大做文章,不仅建成“裴寨社区初心广场”,还复原了两间村民过去居住的土窑洞,成为教育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课堂;对“田心池”周边进行绿化美化,道路两侧景观改造初现规模,乡亲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幸福感更强。

  如今,走在裴寨社区,初心广场、党建展览馆、道德文化园等成为社区中的亮丽风景线;刻有各类标语的文化石随处可见。裴寨党支部创办的《大喇叭朗读时间》栏目,组织党员义务播音团队,每晚8时准时为村民朗读国学经典、时政要闻、历史故事、健康养生常识等内容,使裴寨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平台和空间。“俺村党员干部给力,村里的民事调解员都快失业了。”村民裴科伟笑着说。

  村民裴龙东股骨头坏死急需手术,家里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村“两委”发起捐款倡议后,不仅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全村群众甚至在外上学的大学生都通过“裴寨大家庭”微信群发红包传递爱心,没想到短短一天时间全村就义捐善款19680元。晚上村干部去裴龙东家送钱时,他母亲当场流着泪说,大队和乡亲们的这份情她一辈子都不会忘。

  “让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不是把这几个字立在社区门口,刻在文化石上就能实现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然跟着走。”裴春亮说。(崔学庆)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