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江苏如皋: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追梦人”

发稿时间:2020-04-28 21:19:00 来源: 新华网

  四月的新华社区,是十里桃花盛开之时,是冬麦扬穗之时,更是香菇采摘末期之时。当地人都知道,如皋市高新区的新华社区是个农业大村,尤其是菌类的种植可谓是家喻户晓。“菌棒是杂木屑、麦麸等经过高温蒸煮、消毒、发酵后通过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当地的党总支书记张志勇为“准入伙人”作着介绍,沉甸甸的硕果正是他开满茧花手的“成绩单”。

 

 

  小菌棒,大商机,当好群众的领头人 

  社区原先有一片80亩的桃树园,后来因为投资失败,老板不再继续种植。“这块地怎么办,绝对不能就这么荒废了,一定要将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有了产业,百姓才能更好地脱贫致富。”张志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决定带头行动,种植菌类---香菇。

  创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建设大棚、挑选菌种、联系销售渠道每一项环节都至关重要,虽然刚开始困难重重,产量不高、质量不好,但张志勇坚信“没有烧不开的锅”。为了提高产量,他与技术人员专门前往福建、安徽等地学习种植,大家逐渐摸出了门道,由原先购买人家现成的菌棒变成自己收购木材碾成木屑,购置制菌机,新建蒸煮房和养菌棚。趁势带领百姓成立了桃花源家庭农场,共吸纳了8人加入。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香菇长势喜人,销售渠道畅通。

  “现在香菇场运转正常了,前前后后吃的苦真不少,他又是伙计又是老板,去年年底,那双手做得是血肉模糊,运作的这一年多来,他起早贪黑,凡事亲力亲为,整个人瘦了十几斤......”合伙儿农民丛昌国心疼张志勇。

 

 

  据了解,张志勇的自主创业不仅带动了百姓就业,更是让社区19户建档立卡户实现了“脱贫摘帽”。为了不让百姓在致富的道路上“掉链子”,他积极扶持江苏如胜食用菌为南通市级龙头企业,培育了如皋平康果蔬农场、国祥家庭农场等一批又一批优秀家庭农场,不少百姓已从只会种地的农户变成了懂经营会产业的能人。2019年2月,张志勇的新华社区首批被如皋市人民政府评为2018年度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先进村(社区)。

  小整合,大变样,当好群众的策划人 

  产业发展起来了,居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提升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是一刻也等不得。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张志勇坚持以基层党建高质量引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社区建设,突出目标导向和群众需求,努力在探索实践中勾画新华社区新蓝图。

  新华小区是农村集中居住小区,近年来随着如皋的高质量发展,因盐通高铁、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地块的拆迁,入住农户越来越多。如何把小区拉高标杆,打造一张属于它的“明信片”?张志勇说:“我们不能光想着要为群众干实事,而是要在行动上拿出创新魄力,首先要摒弃小农思想,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以新思路推动新发展。”一来二去的,原先农户自留地上竖起了邻里活动中心和便民疏散点,责任田上建起了乡村大舞台和室外健身场所,杂草丛生的死塘如今成了风景湖。

  “乖乖,我们新华社区现在弄得好勒,百姓大舞台、娱乐广场、风景湖、邻里中心弄得好客气啊!我年头出去打工的时候这里还是人家户子上栽种的油菜小麦,一个家沟家塘摇身变成了风景湖......”2020年小年夜返乡的居民吴阳洋连连感慨。

  小网格,大党建,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百姓富了,乡村美了,如何增强社会治理的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根”扎进群众,2020年来临之即,张志勇又开始在谋划“书记项目”。

  根据社区党员分布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网格体系。按照975户居民的标准,将其划分成6个网格支部、29个基本网格,把医生、教师、企业家、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等分散资源集中整合到网格中来,更好的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把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网格中去,根据每个网格的规模、党员的数量,按照“就近、灵活、便民”的原则,对网格事务包干负责,将上面“千条线”收拢集聚到网格这根“针”里来,实现“小网格,大整合,新常态,全覆盖”的治理体系。把党的力量下沉到服务群众一线,实现“网”尽百姓事、服务“零距离”。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牢记使命为民服务”是高新区(城南街道)新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志勇的座右铭,更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追求。(谢小妹)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