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花繁叶茂》:新时代农村精准扶贫的历史影像

发稿时间:2020-06-17 08:56:03 来源: 天眼新闻

  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花繁叶茂》,于2020年5月11日在央视第一频道黄金档热播以来,收视率位居全国同时段第一。此剧同步在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优酷等平台播放,在年轻观众为主的豆瓣评分是8.1分,B站观众打分为9.4分,即在某种意义上说,全国“90后”“00后”等年轻观众群体也出人意料地高度认可该剧。——正值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央视第一频道白天重播的是红军长征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晚上首次播放的是《花繁叶茂》,巧合的是,两部电视剧总制片人、编剧都是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欧阳黔森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两部电视剧可以说是他履职全国人大代表所交出的圆满答卷。

  《花繁叶茂》:从文学到影视

  《花繁叶茂》以贵州革命老区黔北农村为背景,围绕精准扶贫去反映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为什么能成为全国人民饭余茶后热衷谈论的话题呢?主旋律、农村题材剧等关键词似乎离热播剧有一些距离,但为什么跨越了界限反而成为一种文艺的热潮呢?显然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文艺话题。

  《花繁叶茂》讲述了枫香镇花茂村、纸房村和大地方村等几个典型村寨的发展历史,聚焦于它们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再到富裕村的种种变革。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下,这些村庄虽然都很贫穷落后,客观情况不一,但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精准施策,共同走上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富裕道路。广大农村脱贫致富既需要物质的改变,也有心灵的蝶变,换言之,这个黔北农村新生的历程是一部中国农民的心灵史诗。在《花繁叶茂》中,似乎一切都可以找到答案。《花繁叶茂》让人一看剧名便心旷神怡,却并非凭空虚构,而是源自村寨花茂村。此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新中国成立后改名“花茂”,含有花繁叶茂的寓意,可真正做到名符其实的花繁叶茂,却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实现的。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考察,很是感慨地说在花茂找到乡愁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出自领袖之口,形象地成为花茂的代名词。《花繁叶茂》电视剧将现实中的花茂村搬上了银屏,进一步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力,可谓新时代农村脱贫攻坚的缩影。

  从剧本来看,这一热播剧的写作与改编是报告文学、小说与影视艺术的深度融合。该剧总制片人、编剧是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欧阳黔森长期从事文艺创作,题材以贵州为主,作者在贵州长期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因此文艺创作“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欧阳黔森常年在贵州不同地区走村过寨,为了写好此剧他曾长期深入花茂村体验生活,有时一住就是数月。从创作思想、素材提炼、人物设计、情节推演、剧情发展等综合观察,显然是作者在脱贫攻坚领域长期累积、糅合精华的深度融合的最佳结果。《花繁叶茂》电视剧编创与欧阳黔森的报告文学、小说创作有密切关联,其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与小说《村长唐三草》,则是该剧思想与艺术的双核。其它相关的同类题材作品,也从人物、情节、故事等诸多方面部分贡献了艺术的元素。

  作为基石的同名报告文学

  从同名报告文学出发进行对比与思考,是进入《花繁叶茂》首当其冲的主路。花茂村是贵州作为脱贫攻坚全国主战场取得重要成果的典型代表,欧阳黔森在花茂村体验生活多次,最先创作了反映花茂村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刊于《人民文学》2018年1期头条,是刊物“新时代纪事”栏目的重头戏,另外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整版发表。电视剧《花繁叶茂》在剧集开头有“根据欧阳黔森同名报告文学改编”字样,指的就是这一报告文学。略为补充的是,欧阳黔森最近数年创作的关于贵州精准扶贫题材的三个报告文学,均在2018年《人民文学》不同刊期的头题上集中发表,其它两个分别是《报得三春晖》和《看万山红遍》,欧阳黔森这三个报告文学均是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集中反映和形象呈现,主题类似而丰富,艺术鲜明而醒目,各自独立又互相勾连。《花繁叶茂》电视剧在主题、情节、片断上对此多有借鉴之处,有所融通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讲述的是贵州革命老区遵义花茂村的真实脱贫故事。花茂村与苟坝村毗邻,同处大娄山脉腹地,处于马鬃岭东边,是对中国革命史有着特殊意义的小山村。除花茂村之外,报告文学还略为涉及纸房村、保海村等自然条件更差一些的村庄。花茂村本身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村里考察,指出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更是远近闻名。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集中农村“三改”、“四在农家”创建、高效农业特产品的产销、乡村旅游的产业调整等乡村新事物。围绕这些新事物,作者采访枫香镇党委书记帅波,花茂村第一书记周成军、潘克刚,以及村里脱贫致富能手如母先才、王治强等人,将他们感人的言行、事迹一一记录下来,采取的是完全真实、可信、客观的方式。借助报告文学这一体裁,欧阳黔森一方面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贵州省、市各级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一一梳理、落地,另一方面将扶贫政策的执行者——乡镇和村支两委的基层干部进行群像式书写。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社会的千年之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十分重要。广大村民奔向幸福生活的奋斗与努力也如车之两轨一样不可缺少,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能人们在这片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上,也赢来了历史的机遇。除此之外,村容村貌的勾勒,统计数据的跃动,无一不是精准扶贫原则、政策、举措的鲜活记载。比如,在花茂村除了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水泥路成网状连通着每家每户以及每一块农田之外,还通网络、通天然气、有污水处理管网、有电商、有互联网+中心,有物流集散点。显然这些乡村现代化生活的设施和条件,正改变着贫穷落后的农村面貌,也改变着普通百姓的精神风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一切发生巨变的背后,无不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能力,无不体现了基层干部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无不体现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

  脱贫题材小说与《花繁叶茂》

  隐藏在视野之外的小说《村长唐三草》,也是探讨《花繁叶茂》电视剧的另一扇窗口。欧阳黔森的短篇小说《村长唐三草》原发大型文学刊物《山花》2012年11期,后被《作品与争鸣》《小说选刊》和《新华文摘》全文转摘,反响很大。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发表后被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专家选编为现代文阅读题,占分25分。这道现代文阅读题选取了小说开头一部分,从选择判断、场景描写分析、唐三草人物性格分析、结构分析4个方面设置题型。小说的主人公是外号叫“唐三草”的村长,其成功之处是塑造了一个十分真实、生动的基层村干部能人形象,唐三草能说会道、点子多样、脑袋灵活,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所在的桃花村也由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在小说中,桃花村地处乌蒙山脉腹地,在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过程中,村长唐三草、村支书以及大学生村官是领头羊。桃花村原来穷山恶水,380多户,2000多村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村委会主任是个烫手的山芋没人愿意接。后来本名唐万财的唐三草退掉工资多出数倍的民办教师岗位,经选举全票当选任村委会主任。从贫困村到非贫困村,再到小康村,唐三草等村干部在生态发展、果木种植、乡村旅游道路上苦干实干,化解矛盾,终于梦想成真。除了唐三草之外,小说中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也十分成功。村官被村支书、唐三草比做“军师”,大事小事都要找来商量。村官有文化见识广点子多,他从城市来到穷乡僻壤之地驻村三年,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小说的主要情节中有三次以大学生村官和唐三草约定喝酒庆祝的细节:第一次是桃花村恢复小学,村官和唐三草喝酒庆祝;第二次是唐三草受委屈辞去村主任,乡里同意他辞职,两人喝酒解闷;第三次是青壮年多半回村发展,两人喝酒庆祝阶段性胜利。在这三次喝酒中,作品重点穿插了村民罗小贵违法修建猪圈而无理闹事,吴老三生了三个女娃后被诱导结扎一事引起的纠纷及其化解等情节,都凸现了唐三草敢闯敢干、能力突出而又不失灵活、诙谐等个性特征。唐三草、村官这些基层村干部形象和个性特征,在电视剧《花繁叶茂》或利用,或改装,或借鉴,很多艺术元素得到了充分的汲取。

  立足同名报告文学和小说《村长唐三草》,充分调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丰富素材,重新分解、整合、融通,在深度糅合交汇上做大文章,是欧阳黔森创作并改编电视剧《花繁叶茂》得以成功的保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报告文学和小说的内容对象、思想主题、事件性质等核心要素没有改变,但因为报告文学本身情节、故事较少,对小说的融入较多,对自己其它作品的融入也较普遍。在剧作中,人物身份、个性、衍生故事上有较大的改变与包装,整体上对镜头、画面、声音等综合元素进行了提升。比如《村长唐三草》中唐三草的故事、来历、性格特征基本保留,大学生村官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有更多戏份。在性别上,电视剧《花繁叶茂》中改成女性第一书记欧阳采薇,赵子奇、王隆学两位男性第一书记则到了纸房村和大地方村,起到了映衬、对比、丰富的作用。在花茂村,第一书记和村长的互补式搭配成为亮点:一是村长唐三草有丰富的基层经验,鬼点子多,能说会道,但眼界不高,见识有点浅;而第一书记欧阳采薇是农委干部驻村,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想干一番事业,在性别、学识、年龄等诸多方面两人就形成最佳搭档,成为花茂村村支两委合作向前的内驱力量。其次,电视剧《花繁叶茂》的主要故事情节有不同类型的糅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细节片断等并不全是报告文学和短篇小说的原有内容,而是有机地糅入了其它内容,呈现一种开放、综合、补缀的特征。《花繁叶茂》在主题上是全新的,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矛盾重重,困难重重。但剧本没有回避这一蜕变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困难,涉及了当前农村贫困与民生等重大问题,比如外出打工、农村空壳化,比如“三改”、土地流转、产业调整,比如移民搬迁、乡村旅游等,这都是一场接一场的硬仗。正是这些农村脱贫攻坚当中的大事,引发了农村在自然风貌、生活习俗、贫富形态、人心思想的巨变,各种矛盾也由此发生。编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成为首选,此剧成功地塑造了几类人物形象:一是有血有肉的年轻扶贫干部的形象,各级政府从县到乡镇到村组,基层干部都在精准扶贫中不断锻炼和成长,像枫香镇党委的石晓峰、高立伟,像欧阳采薇、唐三草、赵子奇、王隆学等群像便是。特别是三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和村长,性格、经历和才能各不相同,典型性十分明显。乡镇及村一级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人物群像,他们身上那种直面困难、勇于担当、忠诚人民的可贵品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从中可以见出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也可视之为全国脱贫攻坚、夺取最终胜利的一个时代缩影。二是对农村农民的塑造,新农村建设面临产业变革的阵痛,农民们多半有各种缺点,如开农家乐的潘琴,以及孙大嫂、小翠等人物,都真实、坦诚。除了这些基本的元素之外,全剧在塑造人物上也有贵州部分劳模典型的影子存在,比如大地方村老支书身上就有黄大发开渠的一些事迹,编剧在这里进行了灵活、机动的调遣。

  精准扶贫:历史的影像

  《花繁叶茂》电视剧是精准扶贫主题的集中与形象化,这一点最为鲜明,也最集中在这一点上。全剧以枫香镇的三个村为对象,涉及扶贫思路、方式都不相同,但与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理念是相同的。譬如,同步奔小康的目标一致,从输血式扶贫到精准扶贫,对贫困户建档、立卡,进行产业支撑也是一致的。每一个村都有第一书记和村长,不脱贫不离手,自然形成多维对比,覆盖了不同类型的村庄。这样回避了直奔主题或机械读解相关政策的弊端,体现了精神扶贫的“精准”精神。在结构上,剧本是多条线索同时并进,不同画面切割自如,因为在三个村庄进行故事推进、生发,时空上相互缠绕,多线索推进有了现实的土壤,自然构成一个历史的全景图,是一幅幅中国农村在精准扶贫历史化过程中的影像资料。在整体风格上,全剧采取了轻喜剧风格,亲切、诙谐,亲和力强,起到了轻松、愉悦而又不失教育的审美功效。

  总而言之,《花繁叶茂》电视剧不论是思想主题,还是艺术手法,都是近年来反映农村精准扶贫题材的重要收获。《花繁叶茂》坚持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人民生活,整部作品无处不散发乡愁、泥土的芬芳。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这最为关键的历史时刻,电视剧《花繁叶茂》的播出和传播,必将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者,也是保存、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历史影像。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