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湖州乡村流行三种“新卖法”

发稿时间:2020-11-14 10:16:00 来源: 农民日报

  从上海向西,一马平川,驱入浙江湖州后,才会真正遇见“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里的山水,天生丽质,无需浓妆艳抹。如今湖州乡村的价值,更令人刮目相看。

  论区位,湖州地处“万亿俱乐部”城市群中央,然而“小个子”却迸发着大能量,尤其是随着轨道交通的提速迈进,长三角同城化的红利日益凸显。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钢筋森林”,坠入山水环抱之中,或休闲,或度假,或创业。

  最近,记者采访发现,习以为常的传统乡村资源,在湖州正被重新包装和定义,注入新的理念后,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当地乡村的“三种卖法”颇具借鉴和思考价值。

  卖模式

  “近两年,我们通过模式输出,将整套技术推广到外省,一条生产线就价值2000万元。如果光卖鱼,产值最多1200万元,但加上‘卖模式’,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8000万元。”李小斌报出一连串数字,立刻让记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小斌是名“渔业老兵”,过去在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包鱼塘,两年前与朋友合伙成立“弘鑫科技”,探索工厂化养鱼。科技上,他依托浙江大学、省淡水所等科研单位,涵盖自动化、机械工程、水产养殖等多个学科,进行联合攻关。

  如今,走进“一号工厂”,只见两层钢架楼布满“水宫格”。36个透明鱼池中,养着黄金鲷、石斑鱼、笋壳鱼等特色水产。还别说,真是门道十足:顶上有补光灯,水里有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含氧量等,尾水配备循环处理系统,无一滴浪费;投食采取多餐制,定时又定量;就连成鱼出仓,都有专属通道和分拣器……

  “整套模式有15项新型实用专利和发明专利。别看厂区占地才5亩,却能养10万多斤鱼,是外塘模式的五六十倍,且只需两名工人巡视和监控,又不受气候和地域限制,可实现常年生产。”现如今,厂房成了“样板间”,李小斌则成功从卖鱼转身“卖模式”。

  八里店镇镇长杨斌坦言,尽管八里店地处水网平原,但由于经济发达,寸土寸金,实际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李小斌的经营模式很有价值,已超越了传统一产,进入现代技术服务领域,筑起了一块产业新高地,这就是扬长避短,也是未来发展趋势。”杨斌评价道。

  据了解,湖州农业产值中,现代渔业占了近一半。近两年,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物联网+”智慧渔业等先进技术加速落地,催生了很多像李小斌这样“卖模式”的主体。

  在南浔区和孚镇漾东村,全省首个鳜鱼饲料化“跑道养殖”基地落户于此。所谓“跑道养殖”,实际上就是在养殖槽内安上了推水增氧装置,保证水体实时循环流动,排泄物和食物残余则不断被推送到鱼塘集污区,鱼儿逆流游动,犹如在健身。不仅尾水零排放、全程零用药,而且鱼肉更鲜美,因此受到市场追捧。

  如今,湖州已跻身成为全国最大的“跑道养鱼”生产基地,更衍生出一大批技术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像上市企业“星光农机”,就在国内率先开展“跑道鱼”整体农艺设施的研究和开发。眼下,整套产品不仅在全市遍地开花,还“香飘”全国。

  “80后”沈杰是中科院博士出身,也是国内物联网领域的权威专家,四年前回到老家南浔创业。他瞄准的是,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构建包括养殖设施、技术服务、生鲜供应链等在内的智慧服务体系。现在,他所创立的“庆渔堂”已入驻全国数十个区域,覆盖近50万亩鱼塘。

  卖文化

  “其实,农场已不是单纯的种养,而是进入现代服务业。卖的也不只是米粮果蔬、田园风光,更是一种农耕文化和生活方式。”坐在观光车里,“灵粮农场”负责人邹鹰翔如数家珍,“我们的定位很清晰,就主打亲子,为少年儿童提供自然环境中的体验式、沉浸式教育。”

  这个基地位于吴兴区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占地1700多亩,除了水稻、果蔬种植区,围绕自然教育和农事体验,还配备了星空营地、缤纷花海、候鸟湿地、儿童小镇等,为家人营造共享的“慢时光”。夜晚,躺在湖边房车中,枕水而居,抬头是星空,耳畔有蛙鸣。

  邹鹰翔的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0岁,尽管从事农业后都被晒得皮肤黝黑,却常为夜晚能遇见萤火虫而感动不已。同样在太湖湖畔的杨溇村,“85后”肖菲会为村里某处老宅传出的戏曲声而停住脚步,内心感到无比平静与柔软。

  常州姑娘肖菲来自半边山下文旅集团,负责杨溇村项目的运营管理。在推土机与吊塔的合力下,很多乡村失去了原有肌理,但杨溇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鸡犬相闻,鸟声啁啾,村前屋后的河畔,犹见浣衣妇人。葱茏掩映间,绿水人家绕。

  肖菲告诉记者,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水乡文化,他们对35栋错落分布的农家小院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装修,有民宿,有酒吧,有书房,也有餐饮。“我们希望不只是卖一个床位,而是与村庄浑然一体,让客人去体验原始江南生活与吴地文化。”

  记者发现,如今到湖州乡村,“卖文化”蔚然成风:像德清县引入国际友人、文创人士投资乡村旅游,融合了当地民俗与西方文化;像安吉县立足美丽乡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招牌。一只大闸蟹,一幅农民画……都能做出文章来。

  在湖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何继红看来,如果说农家乐是湖州乡村旅游的1.0版,那么继乡村游2.0版和乡村度假3.0版之后,引领当下和今后的将是乡村生活4.0版,即打造一种以生态风光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为灵魂,既接轨现代文明,又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度假生活。

  卖梦想

  在湖州乡村采访,记者还有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到处迸发着勃勃生机。擦肩而过的,或许不只是天南海北的游客,还可能是某位创作大师,在村里有着自己的工作室,亦可能是名校出身的海归青年,与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于此创业,办公室与青山绿水只隔了一块落地窗……乡村的价值正在被快速重塑,接棒新的创业热土。

  地处吴兴西南部的埭溪镇,十多年前还靠开矿为生。谁又能想到,如今已是“东方的格拉斯”,横空出世一个百亿元规模的美妆产业。目前,当地美妆小镇已引进化妆品及相关产业项目103个,总投资近250亿元,一条集化妆品原料种植、研发、生产、包装、物流、仓储、销售等的全产业链拔地而起,并快速带动周边乡村的文旅产业发展。

  位于安吉县灵峰街道的横山坞村,原是个几乎空心化的小村庄。村民集中安置后,农房统一收归集体所有,这里成了一个文创与旅游的众创园,取名“小瘾·半日村”。规划修建的71幢房屋里,将涵盖艺术街市、个性创意基地、休闲艺术民宿度假基地、文化创意产业总部基地以及各种配套设施等。

  “乡村经营的大门正在被快速打开。未来在乡村,将不只是民宿,可以是文创业,可以是金融业,也可以是美妆业。”湖州市农业农村局产业信息处处长吴建荣告诉记者,为了推动乡村经营的全面开花,该局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用于基础条件良好的村庄开展产业配套建设、农事节庆举办、营销活动开展等。

  据了解,与过去美丽乡村建设不同,这次打破了部门之间壁垒,由农业农村局与文旅局共同推进,站在产业发展与产品打造的角度,为乡村经营打基础。除了给钱,湖州还计划“播种”。“我们要求每个景区村都要有运营公司,但不倡导由村干部来主导,而鼓励交给第三方公司、旅行社,最好是本村大学生,真正把乡村的资源激活。”何继红说。

  在今年6月举行的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立大会上,湖州市市长王纲所作的题为“重估湖州价值”的城市路演迅速走红。湖州正在思考,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把山水这盘大棋下进生产力的布局之中,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湖州创业,推动“绿水青山”更高质量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我们要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持续拓宽转化通道,既要深度做好经济生态化的文章,又要深度做好生态经济化的文章,努力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淌金流银’。”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说。

责任编辑:李华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