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筑起连心桥 携手奔小康

发稿时间:2020-11-28 09:30:00 来源: 农民日报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田间地头、产业园区,说起这些年的变化,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被乐都百姓屡屡提及。

  一个是首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一个是青海省贫困县。2002年起,定点帮扶让中国信达与乐都紧紧交融在一起。

  山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一半以上,山大沟深、资源禀赋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薄弱,生态承载力脆弱……地处和湟谷地的乐都区因受制于“两山夹一川”的地理区位,贫穷成为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乐都区挂职副区长、中国信达青海分公司高级经理吴德胜告诉记者:“2002年至今,18年的帮扶路上,中国信达积极发挥企业优势,承担对口扶贫和定点帮扶任务,担负起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更凝结了对乐都贫困群众的深情。”

  18年来,中国信达从顶层设计发力,通过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累计向乐都区援助协调资金4713.5万元(不含捐赠物资),并先后选派10名优秀干部挂职乐都区(县)副区(县)长,从公司总部机关选派3名优秀干部到乐都区城台乡城子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  

  党建引领聚合力

  2017年,乐都区蒲台乡大麦沟村成立了增选合作社,种植中药材和马铃薯,当时的种植规模仅有70多亩,合作社成员一共6人。2019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推广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43人,种植规模也扩大至上百亩。

  今年,合作社“攀”上了亲戚,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规模化发展指日可待。

  这个“亲戚”是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成果。中国信达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今年,组织公司总部机关和北京分公司、信达证券等分公司、子公司的27个党支部与全区深度贫困乡镇的34个村党支部以及1个学校支部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并签订《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协议书》。

  “结对共建好啊,我们村里的合作社从成立到现在,虽然有了不错的发展,但还有许多不足。作为合作社成员之一,我最大的心愿是通过支部共建,让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今年57岁的大麦沟村老党员盛增选说。

  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是推动双方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推动精准脱贫的有力支撑。今年6月,中国信达提供培训教育经费12.7万元,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成效、党性修养、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党务知识”等内容,对全区35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全区6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集中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致富能力。

  这样一次特殊的培训让蒲台乡下半沟村党支部书记尹中孝彻底改变了想法,“培训回来后,我们把今年刚采挖的中药材运送到甘肃的一家加工厂,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后,产自我们村的中药材即将走向市场。”  

  产业扶贫促增收

  “书记,多亏了你们的好点子,现在我们家的富硒大蒜已经销售了一大半!”初冬时节,暖阳高照,城子村村委会主任梅才洛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梅才洛太口中的书记名叫王枫。2018年8月,王枫从中国信达总部来到城子村,接过前两任第一书记的“接力棒”,确保帮扶工作有效推进。

  不仅送产业,还送人才。中国信达先后派出雷喜红、刘春凯、王枫3位同志挂职“第一书记”。他们瞄准城子村的实际,鼓励村民种植大蒜,发展生态养殖。“咱村里可耕地比较少,但生态环境好,无污染的条件,绝对能种出乐都最好的大蒜,养出最高品质的牛羊。”王枫说。

  乐都区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农民种田十种九不收、收入很低。如何让群众从产业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中国信达扶持当地贫困山区发展富硒紫皮大蒜种植,乌鸡、小尾寒羊养殖等项目,打造“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专业养殖合作社观摩学习,提升养殖水平。

  不能让好产品烂在深山里。近日,在乐都区商务局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三级物流分拣中心,通过电商平台收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5吨马铃薯、1.2吨大蒜,准备装车发往北京。

  通过消费扶贫,中国信达将产自深山里的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总部和其他分公司。截至目前,中国信达购买乐都区农产品400.56万元,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426.41万元,推动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  

  民生项目增福祉

  乐都区七里店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是青海省最大的一个安置点。这里集中安置了乐都区11个贫困乡镇35个村1964户7000多人。

  一直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当地脱贫的大壁垒。信达公司投入80万元用于配置乐都区七里店易地搬迁安置区卫生院办公、医疗等设备,让易地搬迁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小区卫生院副院长宋冬英说:“没搬迁之前,马厂乡卫生院条件非常简陋。一年下来,住院病人只有二十几个。搬来后,卫生院条件越来越好,信达公司还为卫生院添置了不少先进的医疗设备,现在每天接诊病人约60人次。”

  一条条硬化路直通田间地头,一盏盏路灯整齐排列,文化广场上老人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闲聊,孩子们追逐嬉闹。眼前这些点滴变化,都是信达公司用心用情的倾力付出。

  近年来,信达公司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为城子村,瞿昙镇新联村,寿乐镇王佛寺、陈家堡、上李家等村修建田间道路、群众文化健身广场、垃圾回收点,安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使各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拔除“穷根”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信达先后在马厂、中坝、蒲台等乡镇新建信达希望中小学校7所;连续5年为1000名贫困学生资助学费超100万元;注资40万元成立“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乐都助学基金会”,资助贫困大中专学生369名,发放助学资金81.73万元……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插上一双追梦的翅膀。

责任编辑:李华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