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古茶逢春分外美

发稿时间:2021-05-30 11:05:00 来源: 农民日报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老话说出了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茶是人们的一段记忆、一段情感,更是一段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千年茶文化书写民族团结历史

  久安乡的古茶树一直安静地生长在群山环抱的小山村中,供当地村民采摘加工。那些古茶树,或几株散落,或相聚成林,分布于林家山的山头、田埂。久安乡人知道他们祖祖辈辈都是从这些茶树上撷取芬芳,却很少留意过这些茶树是何时种下的。

  “10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在今天久安乡土地上,当地农民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开始种植少量的茶树;明朝初年,朱元璋推行‘以茶制戎’政策,茶叶被当成了战略物资,提高政府的税收,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交换战马。古茶树是明朝初期政权在西南地区巩固的见证,同时也是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融合的见证。”长期从事古茶树研究的花溪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项目负责人吴亨进说。

  在最为集中的一片茶树丛里,足有碗口粗的茶树干互相交错缠绕着,墨绿色的青苔静静地爬上老茶树粗粝的树皮……最为惹眼的是一株“茶王”,高5米左右,“盘踞”于一块岩石之上,树冠覆盖了3间小瓦房,遮蔽面积达70多平方米。

  2015年,以久安古茶树为主的“花溪区古茶树和茶文化系统”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申遗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全世界了解贵州、了解贵州古茶树,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贵州古茶树资源。通过申遗,将进一步弘扬贵州茶文化,增强人们对贵州茶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对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胡继承说。

  “绿色疗法”修复生态“伤疤”

  久安乡,曾有两大资源优势,一个是“黑”资源——丰富的煤炭资源,另一个是“绿”资源——数万株古茶树。20世纪90年代,久安乡进行了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大小煤窑近400家,经济收入上去了,但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伴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这些小煤窑全被关闭,村民的生计又成了问题。“刚关煤窑那阵儿,村里很多村民都跑到外面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吴山村党支部书记曾微说。面对严峻现状,久安乡种过油桐树、种过花椒树、种过棚瓜,但因为销路的问题,这些种植都没有形成产业,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试来试去都不行,最后政府把眼光聚焦在古茶树上。

  “乡里提出了着力培植万亩茶园基地形成特色产业目标,将古茶树的保护、开发、利用作为久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振兴的核心工程。”吴亨进说。

  从2010年起,久安乡奋力转型,打造茶产业,产业由“地下”转到“地上”,经济由“黑色”转成“绿色”。如今久安乡的茶树,已从最初的村干部带头种发展到现在全乡2/3的村民参与其中。

  “目前,久安茶园已经有2万多亩,茶叶总产值达1亿多元。”久安乡宣教和信息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胡桢桢高兴地说,“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可在茶园就近务工,最高的时候每天有300元的收入。”

  九龙山万亩茶园,一排排整齐茶树犹如“绿色波涛”不停散着的波纹,浓淡相宜的绿色加上扑面而来的茶香让人心旷神怡。九龙茶苑内,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和游客,正在观茶、品茶、谈茶,显得格外惬意……而这个场景,在几年前却是久安人所不敢想象的。

  通过“绿色疗法”修复了“伤疤”,翠绿的茶园取代了昔日黑色的煤窑。如今,域内森林面积已达3.65万亩,先后获得了“贵州十大最美茶乡”“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中国高原古茶树之乡”“贵州省十大茶旅目的地”和“省级生态乡镇”等称号,还赢得了一个让当地村民骄傲的美誉——“古茶生态氧吧”。

  漫山的茶树,不仅彻底改变了久安乡的环境,更让当地的群众共享了“青山变金山”带来的红利。

  群众共享“青山变金山”福祉

  古代文人墨客总是闲来练练字、品品茶。今天久安乡的村民,不管一天活儿多么忙,也总能抽出时间喝上几盅茶,谈谈生活、讲讲茶业为他们带来的好收成,比比泡茶的技艺,分享着流传在村子里那些古老的传说……

  古茶树作为稀有植物,是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古茶树为中心的古茶树生态农业系统,一方面能够加大对古茶树稀有资源的保护力度,此外还为当地的经济转型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我种了几十亩茶园,每年靠茶叶的收入有五六万元。”久安茶叶种植户王明英说起当下宽裕的生活开心得很。

  “环境变好了,进村公路修好了,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贵阳花溪荼山黔女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娟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久安茶,合作社专门推出以亩为单位的茶园认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茶叶销售的问题,还让游客实现体验乐趣。

  “茶农为认种人提供采茶工具、制茶、有机肥等,并负责日常耕作、管护。闲暇时,认种人可在茶农的指导下,自己除草、施肥、采摘茶青、制茶,体验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的田园生活。”刘娟说。

  没有品牌,没有加工企业,就没法实现规模化、没法实现产业化。为实现产业转型,久安引进龙头企业贵茶集团。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贵茶集团的引领下,新的茶园在久安如雨后笋生。曾经千疮百孔的煤山也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茶山。

  “我们按照‘公司基地集体农户’模式,通过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多个环节,实现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省级茶叶加工技能大师牟春林介绍,贵茶集团在进入久安之后,还对久安的古茶树采取了全面的保护措施,并为每一株茶树进行了卫星定位,并分别办理了“身份证”——林权证。

  取一小撮茶叶投入玻璃杯中,待水开始“小滚”便将壶中之水注入杯中,但见杯中的嫩叶上下浮沉,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嫩绿的颜色亦逐渐渗出,仿似赋予了茶汤鲜活的生命……如今的久安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真正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也进一步证明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相辅相成、互动共赢的。

责任编辑:李华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