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支持更多返乡青年投身农业现代化

发稿时间:2021-06-15 09:47:00 来源: 吉林日报

  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化的人才。广阔的农村,尤其需要更多有专业能力的知识青年,挑起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担子。 

  刚刚过世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说,现代农业不是过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的确,农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用更加先进的生产力,把更多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但受限于传统心理和习惯性认知,农村苦,农民累,种地凭经验,吃饭靠老天爷,似乎还是很多人对农业农村的基本印象。想办法摆脱农民身份,一度被认为是“有出息”的表现。也因此,不少从农村走出去又返乡创业的当代大学生们放弃城里优渥的工作环境,再度回到祖辈世代务农的村庄,就难免被一些人不理解、不重视,年轻人需要突破这种无形压力。 

  从实际效果看,新时代知识青年返乡,带来了知识、技术和市场意识,更带来了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希望。回到家乡的“新农人”们,用科学方法进行现代种植和养殖,用无人机等各种现代农业工具实施田间管理,把庄稼种成各种漂亮的图案,在保证粮食高产基础上,推广种植水果和蔬菜,同时展开多种经营,进一步提高亩产效益……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早已超出传统农业所涵盖的范围,是这个时代一个新农人应有的形象和姿态。 

  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未来赋予了他们强农兴农的责任。今天,我们的农业农村,在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上,正在快速突进。但是由于农业人才尚未达到回流的临界点,导致人才的相对匮乏。广阔的农村天地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们一展身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们回到家乡,可见农业农村的魅力正在蓄积和增加,相关方面应为他们更好保驾护航,给他们支持,为他们减压,让他们放开手脚干出成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种了一辈子杂交水稻的袁隆平院士让无数人摆脱饥饿,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大国农业人的精神高度。有了这样的精神指引,我们希望有更多知识青年,回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努力改变家乡面貌,为农业现代化打开一片新天地,也博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责任编辑:左橙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