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稿时间:2021-06-23 09:30:00 来源: 人民网江西频道

  近年来,江西省上高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秀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特色优势产业悄然兴起,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徐徐展开,载起产业发展的动能和群众的幸福生活。

  生态“助力”,风景变“前景”

  走进上高县敖山镇洋林村,进村道路两旁的蓝莓种植园里一片郁郁葱葱,村内一排排整齐的新民居,大小道旁绿化带绿草如茵、花香袭人,村前吊床花廊下聚集着休闲纳凉的老人与嬉戏玩耍的小孩……一幅既有秀美乡村“颜值”、又留住了乡愁的美丽宜居图景让人心旷神怡。

  洋林村的蝶变,是上高秀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高县统筹城乡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秀美宜居乡村为目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专项行动,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洋林村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风情旅游村。2017年,洋林村邀请浙江大学设计院进行专业设计,投资400万元对全村村民住房进行提升改造,完成了民族广场、民族长廊、吊床花廊、门楼、文化墙、道路黑化等项目,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村子美了,我们又以民俗文化、民族美食为特色,辅以热带水果种植采摘产业,打造3A风情小镇,擦亮‘七彩洋林,风情侨乡’民俗品牌,每年‘三月三’民俗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来体验民俗风情,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洋林村支部书记张胜德介绍说。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上高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创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国道、高速沿线秀美乡村示范风景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广三格式水冲厕,新建农村公厕130座,完成农户改厕53649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77%,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5.66%。

  人居环境整治,重在长效管理。芦洲乡、新界埠镇每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对排名前三名及后三名的单位实行挂流动红黄旗,并进行相应奖惩;敖山镇建立全民参与机制,结合村(居)“网格化”建设,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网格”中……上高以“三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提升。

  目前,敖山洋林村、敖阳杨家湾村、芦洲黄山村、田心坪溪村等20个美丽乡村相继建成,完成新农村建设点657个和4000户美丽示范庭院建设。如今,一座座村庄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儿也有了改变,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产业“筑基”,荒山成“金山”

  顺着绵延起伏的山路,来到南港镇大窝里村,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绿油油的古茶梯田。

  大窝里村境内的蒙山是上高的最高峰,由于山高路远,村民大量搬迁,常住人口仅有300余人。山里有不少古茶树,村民们零星到山里摘一点拿到集市上卖,因其清润肠道、减肥降脂的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6年,时任村支部书记华德富瞅准商机,依托大窝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申请项目资金60余万元,牵头组建了高山古茶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开垦荒山,移植了30亩古茶树,让这一片荒山慢慢变成了“金山”。

  2019年,为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需求,华德富又申请了20万元项目资金,购买的炒茶机,建起了茶叶加工厂,邀请浙江景宁茶业协会专家到村指导,在保留古法的基础上,改进制茶工艺,使茶的品质有了很大改善,合作社也与港银公司签署了购销合作协议,让大窝里古茶逐步走出深山。

  “合作社吸纳了30户村民入股,古茶种植面积发展到了一百余亩,年收益50余万元,逐渐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支部书记沈锐介绍说。

  当地还依托机茶叶基地、高山竹海、映山花海、古银矿文化等资源,建成了深山采茶、赏花大道等景点,与宋元银矿遗址、南港水库等联成一线,形成山水田林湖的美丽景观,推进农业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上高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色”富民产业发展。该县借助富硒生态资源优势,依托骨干富硒龙头企业,建设了富硒晚稻、富硒石菖蒲两个万亩示范基地,建设水稻、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富硒种植基地11.228万亩。泗溪镇种植中草药材6万余亩,依托汉广集团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年加工能力达0.2万吨。锦江镇斜口村发挥地处城郊的优势,引进山东舜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智慧蔬菜园”,建有高档智能温室大棚50亩、智能恒温拱棚50亩、露天大田400亩。

  文化“铸魂”,“送文化”到“种文化”

  “聂大姐,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还不快点去占个好位子……”泗溪镇杜家村村民胡春华扯开嗓子朝对面喊去。

  “这就去啦!”对方很快应道。夜幕降临,在杜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早已聚集了前来观看电影的群众。

  “去年,县里购买设备在杜家村设立了一个农村电影放映点。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精心挑选革命题材故事片组织群众观看,让群众知党史、感党恩……”杜家村支部书记杜小锋介绍说。

  除了电影放映,每天晚上,文化广场都聚集着前来跳广场舞的群众;每年“七一”,村里组织党员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假期课堂、重阳节老年人文体活动……在杜家村,各种文体活动举办的如火如荼。如今,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成为群众丰富文娱生活、改变生活方式的好去处。

  上高不断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已建成16个

  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7个农家书屋、218处村级文化广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同时,上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建设乡村志愿服务站,探索建立“输血 造血”的双向机制、“点单 配送”的服务机制、“甄选 培训”的管理机制、“激励 考核”的保障机制,选拔85名农村党建宣传信息员,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补齐乡村振兴的精神短板。目前上高建成了2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本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只要有乡村的地方,就有乡村文化。作为多年来的“全国文化先进县”,上高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一镇一品”文化品牌的建设。田心镇依托井陂戏团、威风锣鼓、江南腰鼓队等民俗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把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文明建设中,靓丽乡村文明新风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走好群众路线。“群众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凝集人心,我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文化‘育民、乐民、惠民’的功效。”上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燕说。(晏芒元)

责任编辑:左橙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