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链”出乡村产业新生态
发稿时间:2021-11-15 09:16:00 来源: 安徽日报
今年以来,安徽省聚焦优势特色农业资源,推出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截至目前,该模式已发放担保贷款2.4亿元。
信贷加持助力生态资源变身生态资产
立冬之后,气温持续下降,寒风中怀宁县黄墩镇高楼村漫山遍野种植的蓝莓依然郁郁葱葱,看着自家门前的蓝莓园,村民们心里暖暖的。
“以前村里到处是荒山,野草丛生,土壤多是酸性,不适合种庄稼。”高楼村村民刘观针告诉记者,这几年,他见证了土地被平整、栽种,本来无用的酸性土壤成为蓝莓的天然适生地,如今村里道路两旁,都是一片片葱绿的蓝莓园。“更重要的是,以前‘一毛不拔’,现在居然能见到收益了!”刘观针说。
“我家流转了3亩多地,村里给的流转费是每亩200元。”刘观针娓娓而谈,除了能拿到流转费用,他和老伴还在蓝莓园找到了工作,“我负责管理,年收入能有3万块钱。我老伴儿在园里除草、减枝,一年也能拿到近8000块钱。以往每年我们夫妻的收入只有几千块钱,收入变化太大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老百姓都能受益。”
丘岗荒山如何成了“青山”“金山”?这要得益于今年以来我省推出的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
“我们和周边的良加村、栗山村、花山村等四个村集体,共流转了600亩土地。以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出资,与怀宁县乡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一家村合资公司,建设蓝莓种植项目。”高楼村党支部书记江玉华介绍,再由村合资公司向银行贷款,无需抵押,省农担公司对项目进行信用担保,每亩授信标准1.6万元。村里拿到贷款后,平整荒地,目前蓝莓种植已经全部结束。
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习利介绍,这个模式采用“政银担企+”协同支农机制,由县财政局出资成立怀宁县乡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村(居)集体经济组织与县乡村公司组建合资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省农担公司提供信贷支持,撬动银行、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投入到怀宁县蓝莓产业链中。
怀宁县财政局局长何承玉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蓝莓种植2249亩,正在机械平整土地2550亩,正在开展种植蓝莓约4500亩,已签约11个贷款项目、合计7486万元。
延链补链打造可持续农村金融服务圈
前期种植难度大,前3年不能挂果,没有收益怎么办?种出了蓝莓往哪销?卖不出去的蓝莓怎么贮藏?这些都是怀宁县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运行前期的顾虑。
跟随怀宁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冯飞,记者来到位于黄墩镇岭北村的安徽省昌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近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内,蓝莓冷藏库已经建好,精深加工设备也即将安装完毕。“村合资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取托管企业,采用全托管模式,托管企业负责蓝莓种植、加工等全流程。同时也有部分合资公司会选择自营模式。总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向广度深度拓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冯飞说。
据了解,昌荣农业目前已经托管蓝莓基地6000亩,公司的蓝莓深加工中心预计今年12月份进行设备联动调试及试生产,加工中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消纳蓝莓鲜果6.05万吨,生产蓝莓酒、蓝莓酵素等加工品。“县里打造了蓝莓精深加工、蓝莓冷链物流、蓝莓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蓝莓种植提质增效及蓝莓品种培育‘五大工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何承玉告诉记者,考虑到蓝莓种植3年后才结果的特殊性,前3年由县财政全额补贴蓝莓园建设贷款的利息及担保费,自第4年起,由村合资公司开始分期还本付息。同时,在项目建成后第1至3年,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可从托管公司获得每百亩5万元的收入,以后收益逐步增加。“我们高楼村村集体今年就能拿到7万元的收入。”江玉华说。
在宣城市宣州区,家禽产业链担保方案实施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家禽产业是宣州区地标产业,基础扎实,但以前家禽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发展薄弱等问题,担保方案实施后,家禽养殖提质增效,原有养殖和加工企业获得资金活水,龙头企业扩大养殖加工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产业得到进一步壮大。目前,宣州区4家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入选第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名单。据了解,目前宣州区已实现累计担保额1.6亿元。
不管是怀宁县蓝莓产业链担保方案还是宣州区家禽产业链担保方案,目的都是打造农村金融服务生态圈,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生态圈。“生态产业链的‘生态’,就是指打造区域性农村金融服务融入农业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圈,实现绿色、协调、循环、可持续发展。”方习利告诉记者,在构建政银担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协同支农机制基础上,围绕产业链结构优化、动能增强、空间拓展,有效引导配置金融要素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创链、延链、补链、强链。
多方合作为乡村振兴构筑金融支撑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推深做实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实施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眼下,我省大力推进的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助力政府盘活当地荒山荒地,让村集体拥有实物资产、农民收入翻倍,同时,还助力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升级、托管企业培育高标准产业加工基地,也创新了财政和金融协同支农机制,开辟了农村金融服务新路径,可谓一举多得。截至目前,我省聚焦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已梳理出18条产业链,涉及1224个村集体;已推动政府出台怀宁县蓝莓产业链担保方案、宣城市宣州区家禽产业链担保方案、阜南县新村镇芦蒿产业链担保方案、淮南市品牌粮产业链担保方案、无为市紫约蓝莓产业链担保方案等实施方案,合计发放担保贷款2.4亿元。
“‘政企银担+’的模式,减少了银行的融资风险,由县政府出资组建公司、引入担保公司担保、引进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搭建政银担企四方合作平台,这些都使这一模式实现风险可控。”中国农业银行怀宁县支行行长张俊告诉记者,截至今年4月,县支行已经发放3690万元贷款,覆盖6家村合资公司,今年10月底,又从省行获批2670万元贷款,预计年底发放。
“目前,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在省内已经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着‘链思维’不足、优势龙头链主企业不多等问题。”方习利表示,将进一步以市场化运营为切入点,以金融资本力量,助推乡村产业“链变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