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特色种养浇开“幸福花”

发稿时间:2022-04-21 14:49:00 来源: 抚州日报

肉牛养殖场

村民正在给桔树除草

140亩“桃果园”施工现场

  南城县林坊村,一个原本没有支撑产业、村集体经济只有几万元的“十二五”省定贫困村,脱贫摘“帽”后,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人均年收入由2019年前的9000元,上升至如今的近30000元,10个村小组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并于2021年被列入“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村。林坊村是如何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的?近日,记者走进该村探访村内的“致富之路”。

  位于南城县东南部的林坊村,依山傍水,盱江穿境而过,村内因山水交融而秀美,却也因此而发展受限。“我们这里山多田多,以前村民靠耕田和零星种植桔子维持生活,较为困难。”谈及过去,该村党支部书记何辉摆摆手,“过去村里没什么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才几万块钱。”

  转变自2019年起。彼时,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面对村里的实际情况,村“两委”班子决定就地取材,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并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确定了“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青钱柳、玳玳花、冰糖桔等中草药和水果特色种植产业“的战略。同时,采取“保底分红+土地流转+劳务雇佣”的方式,抱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50万元。

  今年,村里又“上马”了两个新项目面积达140亩,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教育研学于一体的“桃果园”,以及一家肉牛养殖场。“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突破100万元。”对今年的“收成”,何辉显得信心满满。

  产业发展壮大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以前常年打零工,一年也就赚个万把块钱,现在不仅每年收入有3万多元,还有专业的养殖专家手把手传授技术。”在肉牛养殖场,正用草料喂牛的村民何开太高兴地说。如今,村里的各项特色种养业已带动了100余名村民就业。据介绍,该村根据个人能力,合理分配劳动岗位,每人每年能获得3600元的收入。下一步,该村还将继续做强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增收渠道,并不断健全完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把更多的就业机会留在乡村,把更多的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村庄有钱了,怎么花?何辉拉着记者在村里转,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村道、整洁的民居,一汪水塘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孩童们在休闲广场内的健身器材上玩耍,村民三三两两漫步其间、有说有笑。近年来,该村10个村小组全部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宽了马路、安装了路灯、拆除了违建和危房、建设了公共休闲场所……在扎扎实实的举措中,人居环境逐步推升,秀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去年,林坊村被评定为“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村,据介绍,全县152个村里,仅有9个村获评。“这对全村上下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激励。未来,我们要继续真抓实干,在产业发展上抢抓新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出新业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林坊村新未来。”何辉坚定地说。文/吴国龙本报记者柳萌胡葳图/本报记者李江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