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奔跑在黔北大地上的“追梦人”

发稿时间:2022-04-30 08:06: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在贵州省湄潭县这个被称为“云贵小江南”的黔北茶乡,有一群不怕千难万险、主动请缨积极投身基层一线的“追梦人”。他们是大学教师,是税务能手,是街道干部,是各行各业的你我他;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干部”;他们夙兴夜寐、舍逸求劳,只有一个目标——带领着父老乡亲走上乡村蜕变之路,实现人兴业兴万事兴的乡村振兴梦。

  电商致富鼓钱袋

  “复兴镇高岩村土地多为山地,集中连片区域比较少,进行大规模种植不现实。”驻村干部梅源与村“两委”人员正组织村种养大户、党员代表等20余人齐聚一堂召开“群英会”,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去年5月,27岁的贵州理工学院教师梅源自告奋勇来到湄潭县复兴镇高岩村驻村。彼时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梅源是同批省直单位派驻湄潭县干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既要面对艰苦的乡村生活,又要尽快融入平均年龄50岁的村“两委”班子,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壮大集体经济势在必行。“高岩村地处山区,土地资源少,面对无产业、无项目的困境,如何找到合适的本地资源,帮助村民致富,是村‘两委’班子头痛的问题,更是集体经济难以壮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上的‘拦路虎’。”高岩村党支部书记刘光明说。

  经过长期走访,立足高岩实际,梅源揣着问题、带着疑问,多次拜访省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社科联和镇党委、镇政府,经常走进党员先锋、乡贤寨老、致富能人家里,边走访边提问,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茶山和大片的槐树林,梅源萌发了一个电商致富的小梦想——兴建制茶厂和蜂蜜加工厂,筹建电商销售团队。

  “正在筹建的制茶厂和申请的蜂蜜加工厂项目受土地政策、资金投入和建设周期影响,需要持续跟进。同时,由于无力承担使用其他网络平台进行农副产品销售所需要的保证金、广告费,我们只能自己动手摸索研发。”梅源说。

  从去年9月起,历经5个月的研发,“城乡振兴云”平台终于搭建完成,其中包含农副产品直销、农机设备共享、就业信息发布、爱心捐赠救助等板块内容。目前已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茶叶、蜂蜜等5个特色产业的农户、镇农资中心、邮政支局达成业务合作。大到平台框架设计、协调各方资源,小到修改一个代码、考察一件产品,梅源都亲力亲为。“希望平台可以有效拉长产业链,让乡亲们持续增收,帮助壮大集体经济,不负群众所望,也不辜负我的电商致富梦。”梅源充满信心地说。

  古寨换装引客来

  青山绿水,群山环抱,一幢幢传统的小木屋错落有致、古朴自然。沿着一条蜿蜒的道路,便可瞧见湄潭县西河镇石家寨村。随着脚步的迈进,笑容满面、讲话干脆利落的石家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利和记者交谈了起来。

  去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小山村原本安静祥和的生活秩序。得知汛期涨水导致中寨、红旗两个村民组停水的消息,刘利寝食难安。他立刻开始行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共有8个自然村民组280户群众饮用的是露天水源,而且会因为下大雨被堵塞和污染,饮用水源成了眼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群众饮水的强烈需求,一个为古村寨从水开始的“换装梦”浮现在了脑海里。

  挨家挨户上门访问,召开十余次坝坝会、群众会充分了解群众意愿后,初步制定了可行的计划,重新进行选址,新建水源。刘利四处奔波,找亲戚、问朋友、协调各种相关部门寻求帮助,终于获得帮扶资金12万元。动工当天,100余名群众主动帮忙,很快,一个可容纳200立方米水量的蓄水池建好了。水质环境改善了,1007名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

  刘利平时总在想:石家寨村那么好的旅游资源,不利用起来岂不可惜?但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和住。石家寨村原来只有一家民宿,游客接待能力肯定是不够的,他先后召开6次座谈会,到周边镇和县城考察学习,最后通过招商引资顺利配齐设备、装修场地,民宿“人民公社”正式运行起来了,游客的食住问题得到了落实。

  群众心中皆有一杆秤,刘利把小村当作家,把群众当作家人,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坚持和用心,村民就一定会得到“一起努力干,建设好生活,把古村寨换上新时代美丽容颜”的回报。

  红色旅游聚人气

  “我不怕累,只怕做得不够好,辜负了党和群众的信任,有愧于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这是金桥村“兵支书”任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2年前,任勇把一腔热血挥洒在军营;19年后,他怀揣群众的信任与期盼,从湄潭县西河镇来到鱼泉街道,挑起了街道下派金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重担。彼时,金桥村还是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交通不便、产业稀疏。

  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后,任勇决定充分挖掘金桥的红色文化,打造红色美丽村庄。他先后20多次到遵义、土城、娄山关以及女红军李小侠后人家里收集相关资料以及考察,女红军李小侠的故事逐渐成形,最终“李小侠红军纪念馆”顺利落地并对外开放。

  随着来金桥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任勇心想,光凭“李小侠红军纪念馆”发扬文化倒还行,但是怎么才能增加经济效益呢?思来想去,任勇决定动员村内几家有条件的村民开办“红军伙房”“红军渔府”等主题农家乐,让外来人员不仅在思想上感受金桥的红色文化,切身体会“红军餐”,还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金桥村自开始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以来,已累计接待各级党组织、游客4.2万人次,周围的农家乐年收入达到20万元。

  3年来,任勇从未忘记“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在他的带领下,金桥村发展改革初见成效,红色文化熠熠生辉,基层自治充满活力,生活富裕写在了每个村民的脸上。如今的金桥村,已经是湄潭县为人熟知的“明星村”。

  未来的日子里,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走好驻村工作的每一步,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村落都美起来,让每一个村民都露出绚烂的笑容,让每一个为乡村、为村民、为家园的梦想都能实现,这是湄潭县驻村干部的共同之梦。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