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微奉献,让黄山乡村更和美

发稿时间:2022-07-12 10:07:00 来源: 黄山日报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微奉献”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转变治理理念,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让黄山乡村更民主更和美。

  文明乡风为幸福“加码”

  “我们邻里之间的感情好,平日我家有事,都是邻居帮我照看孩子。”“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婆婆,她真是个好媳妇。”“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我们也就有了跳广场舞的地方。”

  近年来,“夸夸我的好邻居”“夸夸我的好媳妇”“夸夸我的好村庄”等各类“夸夸”系列活动在徽州区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轮番上演。通过德治教化,大家从文明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

  “大家快来看,‘红黑榜’出来了!”“最近我家评上了‘最美庭院’,看看能不能上红榜?”在屯溪区屯光镇南溪南村,村民围在宣传板前热烈讨论的正是该村特色治理新机制——“红黑榜”。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该村创造性提出“红黑榜”基层治理评议机制,由村“两委”、监督委、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五老”成员以及乡贤等监督指导,极大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红黑榜’的推行,在提高环境整治实效的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全村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良好氛围。”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小平说。

  张舜华是新安中医“张一帖”第14代传人,歙县定潭村人,2021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丈夫李济仁此前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其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是“张一帖”家族的家训家风。定潭村深入挖掘传承优秀本土家规家训家风,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环境”,组建“徽州乡风评理堂”,成立“乡贤理事会”,引导村民见贤思齐、见德思义,凝聚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家风家训”学一学、“好人好事”夸一夸、“文明新风”晒一晒,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带村风,润物细无声的文明乡风为黄山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崇德向善让德者“有得”

  走进歙县郑村镇向杲村“信用好超市”,只见柜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日常生活用品,用品上标注的不是价格而是积分。该村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以信用兑换活动为载体,倡导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价值导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扶危济困、爱护环境、义务献血、志愿服务等活动均可获得不同积分,凭积分可兑换相应物品,强化“信用变金”理念,切实增强村民获得感。

  目前,歙县已建成“信用好超市”61家,累计兑换物品11423件,逐步形成了信用积分带动乡风文明、文明乡风助推信用建设的良性循环。

  为让德者有得、德者受尊,去年5月28日,祁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银行挂牌成立,拿出礼遇硬措施,对全县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身边好人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提供信贷优惠、免费让利、消费折扣等礼遇,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道德银行”是我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创新实践,它将道德与信贷“联姻”,文明与礼遇衔接,让有德者在金融、购物、餐饮、旅游和汽修等方面享受优待,使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劲头。截至目前,道德银行已实现全市全覆盖,累计向各类先进典型发放“德耀徽州”礼遇卡2200张,授信额度2.4亿元。

  如今的黄山,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志愿花开满城芬芳,去年以来累计引导村民参与邻里守望、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移风易俗等文明志愿活动12万余人次。黄山区芙蓉社区连续多年开展“雨润”志愿者“积分兑好礼”活动,使“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带动更多社区居民主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党建引领为发展聚力

  “捐款捐物的有70多人,其中党员21人。大多数老人和妇女平时节衣缩食舍不得花钱,听说建设美丽乡村,纷纷捐款捐物。”休宁县溪口镇长丰村党支部书记胡香凤指着“一献四捐”榜高兴地说,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高涨,仅去年捐物捐款合计金额就达22万元。

  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中坚。休宁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村民为主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创新开展“一献四捐”行动,以“乐捐好施”“邻里互助”等传统伦理为笔,勾勒出美丽乡村德善底色,将群众对建设家园的强烈意愿有效转变为推进乡村建设的动力源泉。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50余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和自然村开展了“一献四捐”行动,累计主动让出土地1830余块、捐出老物件3050余件、献计献策600余条、捐款410余万元、投工投劳6.2万余人次。

  哪家门口的路面要浇水泥,哪家的柴火堆要规整,哪家占了公共用地要清退……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召开的“户主会”,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感受到了当家作主的自豪。社区党支部书记姚顺武表示,推行“户主会”模式,完善了基层自治机制,调动了大家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的自觉性。去年,该社区实施朱家坞枇杷园进园道路项目,征地涉及40多户农户,经“户主会”集体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无偿捐出项目涉及的4亩多土地,为集体节约征地资金20多万元。

  歙县创新推行“户主会”制度以来,全县182个村累计召开不同类型户主会2000多次,村民10万多人次参与,做到“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村组解决具体问题6000多个,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善治共治促乡村“和合”

  在黟县西递村调解工作室的文化墙上,“作退一步想”“和为贵”等字样异常醒目,这是我市借古徽州文化“谦和礼让”精髓探索出的乡村微网格治理新模式。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施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工程,深挖徽文化中“和合”基因,讲好“作退一步想”故事,提炼“听、理、借、劝、退、和”六字工作法,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灵、滋养精神,打造社会治理的“黄山样本”。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在实施“微奉献”治理过程中,探索“户主会”“一献四捐”等制度,围绕美丽乡村“建什么、怎么建”征求群众意见,引导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征地拆迁、项目推进等全过程。建设“德耀黄山”品牌,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党群议事会作用,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等创评活动,涌现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8人、中国好人90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6个。引导先进模范、老党员、老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群众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培育平安和谐促进会、“逢四说事”制度等自治品牌69个,全市745个村统一建设标准化“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实现98%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建设家园讲奉献,治理乡村助振兴。“微奉献”治理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迸发出全新的力量,让黄山的乡村民风更淳、民心更齐、干劲更足。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