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产业发展得更好 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发稿时间:2022-08-07 09:23:00 来源: 中国农网
贵州是全国脱贫人数最多、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相当繁重艰巨。
2021年立春之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在毕节市黔西市(原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这是总书记对贵州推进乡村振兴的殷切嘱托,这也是贵州发展的根本遵循。
盛夏时节,行走黔山秀水间,看稻禾青青,听蛙鸣蝉唱,心也随着大地绿色的诗韵,愈发明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文章,贵州正开启新的奋斗征程。
产业兴旺培基
——让农村成为农民的梦工厂,让农业成为农民的金产业
“湄潭好,美誉小江南。”凡是到过湄潭的人,或许都会发出“地肥粮丰、茶香四溢”的感叹!
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贵州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之一,湄潭县深挖“中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金字招牌价值,谋篇布局茶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仅茶产业一项就惠及全县38.1万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近年来,贵州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努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
入夏,赤水河畔的金钗石斛进入盛花期。
一大早,殷文兵就背着背篓上了山。他要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家里15亩石斛花的采摘。
2016年,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政府免费为殷文兵这样的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和石斛种苗。通过种植石斛,贫瘠的石山坡里长出了致富的希望。几年下来,殷文兵跟其他村民一样,走出了贫困的阴影。
作为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市),赤水市正在加速构建“山上栽竹、林下养鸡、石上种药、水中养鱼”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在规模化的产业支撑下,脱贫成果得以巩固提升。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2021年1月,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二官村同时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当地通过跨坝区、跨村、跨乡镇、跨区域规划建设“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区,培育农业合作社28家,农忙时约有300名妇女在基地务工。
引智入村领跑
——各方优秀人才各显神通、大显身手,为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撑
不论严寒酷暑,在贵州山乡总能看到一个和农民亲切交谈的身影。这是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二级研究员夏忠敏30多年如一日的坚守。
田间地头对夏忠敏来说,就是最好的实践课堂。
她主持的5个贵州辣椒病虫害防控技术标准、科技成果,所发表的有关辣椒病虫害防治的科研论文,推动了适合贵州山地农业的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在先天不足的地缘劣势中突围,贵州农业发展要实现“赶”和“超”,关键在于打好“科技创新引领”和“农业技术服务”两张牌。在贵州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各方优秀人才各显神通、大显身手,为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撑、贡献智慧力量。
2017年贵州大学启动“博士村长”计划,该计划由教授带队,以博士、研究生为主,先后派出1.13万余人次、300余支“博士村长”队伍,足迹遍及贵州省46个县。依托贵州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根据“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的扶贫工作模式,为帮扶对象解决产业发展的各类技术难题。
在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200多名大学生应聘参与乡村建设。短短5年时间,岩博村培养出3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57人获得农业中级职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粤黔东西部协作背景下,广东把贵州的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作为帮扶工作重中之重,向重点县选派挂职干部55名、专业技术人才517名,为贵州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乡村建设塑形
——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走出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环境好,心情也跟着好了。”贵阳市息烽县九庄镇天鹅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告别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历史,村民李选均在自家院子里修建了花池,还种上了月季花。
近年来,贵州各地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村容村貌、治陈规陋习,全省广大农村地区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村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
“以前,剃头酒、搬家酒、满月酒家家都要办,苦不堪言。现在好了,有了村规民约约束,大家都自觉了,乱七八糟的酒办不起来了!”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沙坝场村村民张鹏说。
钟山区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把新时代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编入新的村规民约中,各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
乡风文明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1年3月,贵州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对高价彩礼、滥办酒席、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
走进普定县补郎乡一家超市,村民正在用美德积分券兑换自己需要的物品。补郎乡采取以奖代补、以分换物的方式激发群众的优良品德,内容有孝老爱亲、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以及环境卫生等,超过60分就能取得兑换券,可以到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物品。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贵州的乡村将变得更加文明、老百姓更加幸福。
党建引领筑堡垒
——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当好党的声音‘传递员’、产业发展‘先导员’、人民群众‘服务员’,履职尽责,实干担当,努力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近日,凤冈县9名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级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结业仪式上作出履职尽责承诺。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贵州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
贵州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省、市、县三级党委全部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建立省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选派32175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并组建10035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接续战斗。
选出“好苗子”,搭建好班子。在贵州省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各地坚持把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作为重中之重,用好“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满意”三把尺子,确保选出能挑大梁、堪当重任的新班子,组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
在各地的落实中,贵阳市通过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保障水平,有效解决村干部报酬低、人难留、干事热情不高等问题。铜仁市推动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以“党建+传统村落”塑造乡村自然风貌、“党建+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党建+集体经济”促进乡村生活富裕,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毕节市聚焦组织强、产业强、集体强、治理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推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基层党建+集体经济”覆盖群众625万人,村集体资产总额达73.2亿元。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贵州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群众记在心上,兴产业、富农民、强人才、稳治理,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