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贵州威宁:2万亩党参地 种出“甜日子”

发稿时间:2023-11-28 10:12:00 来源: 人民网

  “卜多小河牛栏江,海拉汉子好风光;党参种出致富路,有女不嫁外地郎”。

  近日,乘着冬日的暖阳,沿着盘山公路走进毕节市威宁县海拉镇海昌村,远远就听到幸福的山歌声此起彼伏。道路两旁的党参种植基地里,药农们挥汗如雨,随着手中的钉耙一挖一提,一条条胖墩墩的“黄党参”破土而出;在一旁等待的药农迅速捡拾、搬运;一幅冬日丰收的繁忙画卷呈现眼前。

在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海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晾晒场正在晾晒的党参。赵庆能摄

  “大家把山歌唱起来,加把劲把这片挖完,客户晚上就要过来收。”种植大户邹明勇一边给大家加油打气;一边挥舞着钉耙。

  由于客户催得紧,邹明勇今天请了10个工人参与采挖党参,本村的范林青大姐就是其中之一。

  “我家也种了几亩党参,现在已经挖完了。闲暇时候也来他们的种植基地打工挣点零花钱,每天工资80元,挺好的。”范林青说。

  “今年自然灾害少,党参产量非常高,每亩能挖900斤左右。”种植大户邹明勇一边乐呵呵的采挖党参;一边算起收入账,“我家种了20多亩,今年价格平均能卖到15元一斤,产值轻松达到30万元以上。”

  海拉镇有“威宁小西藏”之称,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海拔2280米,是贵州省海拔最高、日照时数最长的区域,常年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当地生产的党参根条长、毛根少、皮紧密、体坚实、香气足、甜味浓。据清朝道光年间出版的《贵阳府志》记载:“黔中党参,威宁最佳”。这里的威宁党参,主要是指海拉的党参。但是,受交通制约,海拉党参一直处于“散、小、弱、乱”的栽植现象。

  从2012年开始,海拉政府就把党参作为特色产业,鼓励村民开始规模化种植,并引进全国各地的客商加盟,采取"公司十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推进党参产业化发展,开创了形成统一种植、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全新格局。

  2017年,随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的实施,通乡柏油路、通村公路、产业路、串户路等交通“梗阻”的打通,实现了柏油路出镇、水泥(油)路出村,村际公路循环成网,海拉镇的党参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时期,每到党参收获的季节,甘肃、广州等外地的客商云集,这个平日安静祥和的乌蒙小镇顿时车水马龙。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党参产业发展如火如荼,2018年海拉尔政府因势利导,主动作为,通过项目融资,建设成党参交易市场和党参加工厂,合作社、种植户可在加工厂进行晾晒、烘干、剥片等工序。同时,多次参加南亚博览会、广州博览会、东西部协作农特产品推介会、贵州省产销对接会等展会,不断拓展开阔外部市场,逐渐提升了海拉黄党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海拉黄党参迅速畅销中国四大中药材交易市场,还阔步走向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目前,海拉镇辖区内18个村(社区)均已种植党参,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鲜党参产值2.5亿元以上,带动2980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小党参逐步成长为富民大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政府引导、支部引领、大户带动的模式,继续扩大党参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让党参成为躺在群众地里的‘金条子’,促进农业增效,群众增收,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海拉镇乡村振兴工作站负责人赵彩说。(赵庆能、孙玲婧)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