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一人转身 两村“蝶变”

发稿时间:2024-02-25 10:31: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在飞凤镇牲口河社区,你问起赵映群好多人回不过神,但只要说找赵支书,管保大人小孩都乐意给你带路!”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才几个月的四川省阆中市政协干部司建春也入乡随俗搞懂了群众的习惯。

  在村民眼中,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两手厚厚老茧的赵映群十多年来一门心思修路、治荒、扶贫,让落后的家乡旧貌换新颜。

  举债修路,从最难处入手

  2024年1月下旬,长约3.3公里的牲口河社区环村公路拓宽工程进入最后阶段,施工人员忙着浇筑水泥。“路面从2.6米加宽为3.6米,娃娃们开车回家顺畅多了。”正忙着操作振动器的1组村民赵子龙一脸喜悦,“赵支书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有这样的务实干部是大伙儿的福气。”

  200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赵映群回到阆中市原治平乡罗汉湾村老家,报名竞选村委会主任。“你在广东一年挣好几十万元,回穷山沟做啥?”面对不解的目光,赵映群给出了答案:父母上了岁数,需要陪伴照顾;家乡贫困落后,自己应该给父老乡亲们做点实事。

  “要想富先修路。没有路,发展经济、调整产业压根无从谈起。”当上村委会主任后,赵映群首先从改善交通入手——修通村里至北门乡的3公里村道。资金不够又不忍让村民集资,赵映群拿出几十万元积蓄垫资又从银行贷款,终于修好了这条村道。随后几年,又相继修好了罗汉湾村到双柏垭村、赛云观村等多条公路,村里交通设施明显改善。

  2020年,罗汉湾村和牲口河村合并为牲口河社区。“早听说‘修路书记’大名了,天天盼着映群书记也给我们造桥修路哦。”村民的期盼很快变为了现实:机耕便道拓宽了,提灌设施修好了,撂荒地复耕了……年过七旬的村民赵光斗感慨,“据说修这条路赵支书垫资好几十万元,纯粹是贴钱为乡亲造福。”

  “从原治平乡到合并后的飞凤镇,从打造罗汉湾村到建设牲口河社区,赵映群这些年为集体垫资贷款不下200万元。”长期对口联系的阆中市政协秘书长赵峰说。

  整治撂荒,要把饭碗端牢

  交通改善了,条件变好了,但有一件事让赵映群心里堵得慌:外出的村民越来越多,撂荒的土地逐年增加,长此下去咋得了?

  为了彻底治理撂荒耕地,赵映群先后购买了大型耕地播种机、杂粮收割机等设备,同时建起农产品烘干房。不到3年时间,赵映群就带头治理撂荒地1200多亩,并将两个低效青花椒产业园改种粮食,同时鼓励村民为长期在外的亲友代耕代种500亩以上,实现了村无闲田。

  “这几年赵支书开荒下了大血本,连旁边双柏垭村的170亩青石料地都开出来了。”3组村民宋雪清说,“石料用来修路建渠,荒地种上粮食,在能干支书眼里,废物也能变成宝贝啊。”

  “赵支书培育了3名熟练机手,除了耕种收割自己流转的土地,还为周边群众提供农机作业社会服务。”种粮大户杨建国说,牲口河社区现在共有4个家庭农场,这和赵支书拥有齐全的农机设备,为种粮大户解除了后顾之忧分不开。2022年,阆中遭受严重干旱,牲口河社区仍获得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等45万余斤粮食收成;2023年,总收成逾52万斤。

  不忘初心,让乡亲过上好日子

  2010年被选为罗汉湾村村主任,2020年当选合并后的牡口河社区党支部书记,2023年被评为四川省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先锋……10多年间,赵映群在建设家乡的路途上踏石留痕,留下了一个个坚实脚印。

  2018年,赵映群带头成立了罗汉湾村第一个家庭农场——“初心农场”。聘请妻儿均系残疾人的贫困户赵光逊、残疾人杨景贵等5人管理鱼塘,养殖家禽。原驻村干部王海平开玩笑说,每年劳务费开支将近10万元,差不多占了“初心农场”一半利润,赵支书硬是把“初心农场”办成“扶贫农场”了。

  “你这些年太辛苦了,假如当年在城里买几个门面出租……”在很多人看来,当年手握上百万元现金的赵映群如果当“包租公”,早就实现财富自由了。“成天喝茶打牌看似享受人生,但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可曾有半点贡献?”赵映群毫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赵支书被评为四川省第三批农村致富带头人了!”龙年春节前夕,牲口河社区村民奔走相告,高兴得像提前过年。

  “一个能干支书,让两个穷村变了模样,可见致富带头人作用之大。”关注赵映群多年的阆中市政协主席陈绍荣动情评价,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就是优秀致富带头人,像赵映群这种热爱家乡的返乡人才越多,乡村振兴效果就会越好。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