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龙头山村话兴“隆”

发稿时间:2024-04-19 09:41:00 来源: 人民网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了繁荣和幸福。在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北部有个村,名叫龙头山村。在村里有座龙头山,它气势磅礴,突兀逶迤,远远望去,像一条巨龙。据传说,从前这里有人听过龙叫,“二月二”深夜还看过龙“睁眼”,说龙的眼睛又大又亮,像是两支光柱,一下就能照到查干沐沦河东岸的“凤凰山”,被称为“一河两山 龙凤呈祥”。龙头山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其延续千年的龙文化,让这里的老百姓自强不息、敢于拼搏。

  昂起“龙头”产业兴 

  晨光熹微,走进龙头山村食用菌产业园区内,已然一派繁忙景象。满载菌棒的大、小货车来往进出,村民们忙碌着装卸,一时间车水马龙。

  51岁的村民王凤云手脚麻利,正在给菌棒刺孔,“刺孔的目的是给菌棒通气,再过十几天就要给菌棒脱袋,脱了袋就可以出菇了。”王凤云一边忙,一边介绍道。“现在,我也不需要外出找活干了,村上有食用菌基地,家里还种着几十亩地,在家门口就把钱挣啦!”

  2022年,官地镇引进浙江省三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建设大棚532栋,并配备烘干车间、储存库等附属设施,年产菌棒650万棒,带动各族群众2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

  实际上,选择食用菌作为龙头山村主导产业之一,除了地理优势外,还隐藏着干部们的“小心思”——“从生产菌棒、入棚摆放、打孔、管理到采摘等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村里或者周边的老百姓都能来打工。”官地镇政府镇长杜鑫介绍。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正是龙头山村产业的发展过程。追忆往昔白手起家时,老村民李有才深有感触。20年前,全村上下仅有几十间厂房,道路上都是泥巴,四处坑坑洼洼,百姓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现在,光伏电板似铠甲,山川真的变了样。菌棚连片向阳起,“三变”点亮致富光。河蟹养殖产业强,轿车停在洋房旁。党的政策就是好,幸福不忘共产党。

  擦亮“龙身”乡村美 

  走进龙头山村,进村公路干净整洁,移民搬迁房错落有致,白墙红瓦的村居古朴自然,村委会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子为啥这么美?“在党的惠民政策春风沐浴下,村里党员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合力建设美好家园,这些年村里变化太大了。”龙头山村党总支书记郝俊和道出了蝶变的“密码”。

  龙头山村以党建为引领、网格为主线、联户为触角,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分布在网格中,将整治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干部,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每月搞2次大扫除,大家都非常积极,现在环境越来越好,村子越来越美,我们是打心底里感到高兴。”村民刘华自豪地说道。

  镇党委副书记于丽丽说:“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各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各种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屡见不鲜,处处都是‘金点子’‘好法子’。”

  抖擞“龙精神”脑袋富 

  初春时节,在龙头山村六组的土地旁,忙完春汇的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不时发出欢笑声和掌声。原来是官地镇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姚萌来找大家“唠嗑”了。

  “十几年前咱这都是土路,一下雨就误车了。你看看现在,路都是水泥路,房子都是砖瓦房,所以咱们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得一条心,在党的领导下,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大家有没有信心?”“有!”

  姚萌声情并茂地讲,老百姓津津有味地听。作为龙头山村驻村第一书记,2023年姚萌加入了镇里的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拉家常”也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之一。

  坐在前排的老党员王国彦听得格外认真。他感慨地说:“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日子从苦到甜,产业从无到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我作为老党员,更要起带头作用。”

  物质上富裕,精神上更要富有。龙头山村把对党的恩情、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等内容编排成歌曲,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夜幕降临,村民们来到村活动广场,随着灯光亮起来,歌声唱起来,舞蹈跳起来,整个村庄沉浸在幸福欢乐的海洋里。

  官地镇党委书记王金柱说:“龙头山村还叫‘公主故里’,以前固伦淑慧长公主就葬在这里,所以村里好多都是满族,我们与河东查干沐沦苏木关系也非常好,创建了‘一河两岸——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我们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关怀下,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阔步向前。”(王丽娜)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