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抱团“齐步走”
发稿时间:2024-05-22 09:59:00 来源: 农民日报
——浙江省绍兴市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爽 见习记者 方堃
村民在“共富直播间”推销土特产。受访者供图
五月的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夏的序曲已奏响。镜岭江清澈的江水映衬着十九峰的旖旎风光,缓缓流淌。和镜岭江的波澜不惊不同,江畔的镜岭镇镜岭村中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玉米饼和倒笃菜(当地一种传统腌制菜品)加工厂中,流水线有序运转;闲置农房改造成的“共富直播间”里,村民化身主播,推销起村里的土特产;“慢UU”高端民宿迎来新一波游客入住,节假日里一房难求……
这样的场景,让镜岭村党支部书记董朝阳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都是村庄抱团发展带来的变化!”他说。2021年,镜岭镇组织引导镜岭江沿岸的雅庄村、镜岭村、黄岙村、黄婆滩村、溪西村五村形成“五村共富联合体”,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收益共惠的方式抱团发展。
通过村庄抱团发展和项目抱团建设拓宽增收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这样的案例在绍兴市比比皆是。上虞区谢塘镇和盖北镇也深谙此道,前者通过镇下属国企牵头组织,引导东联村、丰园村、铲还湖村等七村联建物业项目,按照投资比例分成,后者引导辖区内珠海村与上虞区长塘镇广陵村进行“飞地联建”物业项目。
如今,项目抱团建设已经成为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十大模式之一。这一模式的成效如何?又是如何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新昌县和上虞区寻找答案。
合众力 打破地域限制
跟着董朝阳的脚步,记者来到五村中的镜岭村和雅庄村。“你看,我们村有加工厂、民宿、共享茶室、共富直播间等,雅庄村则是以民宿服务为主,逐渐向精品民宿转型,而且雅庄村离4A级景区十九峰的入口也很近,所以很多游客会选择住在这里。五个村庄抱团发展后犹如握指成拳,游客在这个村游玩后,还可以去其他村逛一逛,买一些土特产品。”董朝阳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021年,浙江省委提出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五村共富联合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镜岭镇党委委员张海永回忆道。
为什么选择这五个村庄组建共富联合体?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按照区块相邻、产业相近、文化相通的原则,五个村庄都位于镇区周边,每个村各有优势,有的村区位优势明显,但发展空间受限,有的村有闲置土地资源,却苦于无法吸引游客。单个村的资源有限,但抱团发展却可以充分挖掘各村优势资源,打破村级边界,放大资源集聚效应。
如果说“五村共富联合体”是邻近村庄进行跨村联动的一次有效尝试,那么上虞区盖北镇则通过联建物业项目让不同区域内的村庄“牵手”,探索跨乡镇的“飞地抱团”发展模式。
盖北镇位于上虞区东北部,不仅是省级特色农业强镇,还毗邻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寓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起,盖北镇开始探索“飞地联建”模式,采取跨乡镇联建,促进资源互补、共同富裕。
2022年,盖北镇珠海村与位于上虞区南部的长塘镇广陵村联建物业项目,并顺利验收完成,联建物业用房就位于珠海村村委旁。“我们村背靠产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物业项目现在被央企中化蓝天整幢租赁用作职工宿舍,建筑面积4041平方米,可租赁居室91间,我们算了算,每年可产生收益90万元。”珠海村党总支书记马海江介绍道。
定良策 盘活闲置资源
“怎么样?住得还满意吗?”在民宿内,负责人金坤正和员工一起为房客办理退房手续。2022年9月,金坤在镜岭村盘下了一幢闲置小楼,打造成精致优雅的亲子主题民宿,现在十分火爆。
“我们村闲置土地资源较多,除了民宿外,还整合了12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建设成集农产品销售、农产品网络直播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开设共销市集、共享茶室、共富直播间。”董朝阳表示。
在“五村共富联合体”形成后,项目实施方案得到了浙江省财政厅的关注,并获得省财政一次性2000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奖励补助。钱到位了,该怎么花?“以前项目资金往往用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村集体除了租金外收益不多,我们必须要改变打法。”张海永说。于是,一个以五村共同出资建立的新昌县镜岭五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聘请了从事企业高管的乡贤负责经营,专挑符合当地产业特点、能较大程度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项目投资,盘活了闲置资源,谋划并打造了增收项目和产业,带动五个村一起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
倒笃菜和玉米饼是当地特色农产品,原先都是家家户户自给自足和个别零星销售,百姓收益不大,也无法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五村农业发展公司与县公共服务集团进行了有效对接,镜岭村原有的两个闲置厂房经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加工厂,并交由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农业基地、农户向加工厂提供优质农产品原料,加工后的商品又可以通过共富直播间或村里的特产专卖店进行销售,仅通过直播渠道去年销售额就突破了30万元。
在上虞区谢塘镇,一处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经建设后成为了带动七个村庄发展的联建物业项目。2023年,东联村、丰园村、铲还湖村等七个村共同出资建设这一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上级财政补助后的剩余部分由东联村承担40%,其他村承担60%,土地产权依然归属于东联村。
一栋三层办公楼和一座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就此落成,并很快迎来了入驻者。绍兴旺营钢结构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炳荣原就是东联村人,这些年一直在外从事钢结构生意,看到招租信息,他马上联系项目负责人,以每年131.55万元的价格租下,并把这里作为公司新址。
谋共富 筑牢强村基石
无论是以何种形式、何类项目抱团发展,其最终目的还是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通过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组团致富,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联建厂房出租后,出资建设的这几个村庄可以通过项目增收,积蓄村级经济实力,谋划新的村级增收项目。”谢塘镇副镇长顾立军表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根据投资分成比例,东联村占项目总收益的40%,年可增收近53万元,其余六村各占总收益的10%,每年每村可增收13万余元。
“五村共富联合体”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按照“公共留存50%+五村收益50%”的规则分配收益,公共留存部分用于帮扶相对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剩余收益则由五个村平均分配。
“在收益分配上,我们采取精准分类模式,例如农产品生产加工办厂收益原则按6%分成,同时还需要确保对镜岭镇区域内百姓群众在增收和农产品销售方面有贡献度。商业性民宿除了支付所在村的土地租金外,每年需将投资额的8%作为收益返还。”张海永解释道。
在村集体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村民们也获得了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我原来在村里做些闲杂农活,打打零工,没有固定收入。2023年年底入职村里的青藤里民宿做服务员,现在每年固定收入达3万元以上!”镜岭村村民周金球表示。张海永进一步表示,今年年初,新昌县制定《新昌县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即通过“挂单销号、梯度奔中”的方式系统推进低收入群体综合帮扶集成改革,鼓励村民通过出租闲置农房、开设民宿或“家门口”打工等方式增收。
“回村开厂后,我也想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公司里的一些非技术性岗位优先聘用东联村和附近村子的村民,例如新入职的王金土和谢淼狄,他俩都是东联村的,现在月收入能达到7000元,比之前出去打工还高了2000元。”王炳荣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绍兴的村庄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只靠单个村的单打独斗是不够的。整合资源组团式发展,不仅可以打破地域界限,还可以整合力量与市场有机互动,增强竞争力,从而突破单村发展的瓶颈。
如今在绍兴市,抱团发展有效解决了各村单兵作战、势单力薄问题,带动村庄间组织、生态、人才、文化等交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集聚发展,搅动了村集体经济共富“一池春水”。近年来,绍兴市持续开展多轮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绍兴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村均集体经济总收入287.01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168.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