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天津:农机护航战“三夏”

发稿时间:2024-06-15 09:46:00 来源: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春种日,夏种时。”天津的“三夏”,是一场农机的会战,更是转战300多里,从南到北,粮食颗粒归仓的“步步为营”。

  静海区地处天津最南,中旺镇又是静海最南边,每一年的收获时节,都是从静海开始,再向更北推进。这时的中旺镇,麦穗随风摇晃,70岁的农机手李金庭把麦穗拿在手里搓碎,“今年的麦粒都挺满,我们盐碱地的亩产也能超过1000斤了。”

  中旺镇蔡庄子村的麦田里,收割机正轰隆隆地推进。今年,蔡庄子村共种植小麦2700多亩,预计5天就能收获完成。相比去年,农户在农业专家的指导推荐下选用了“沧麦6002”等适宜当地土壤、气候的小麦品种,又进一步加强了农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子牙新河引调水源,保障小麦及时浇上了返青水、灌浆水,这就有了丰收的基底。

  “全镇早早就做好了麦收准备,检修农机、协调人手、帮着农户联系销售渠道。”中旺镇副镇长刘俊章说,过些日子,从南往北追着麦浪而来的农机,就要从不远处的高速路,来到天津夏收了。据了解,静海区今年小麦预计机收面积达34万亩,夏玉米意向播种面积超过40万亩。为确保夏收、夏播作业的顺利进行,静海区将投入300余台联合收割机和900余台播种机。同时,为应对降雨天气,该区还调度了31台履带式收割机。此外,静海区在唐官屯高速收费站设立了“绿色通道”,为外地前来开展机械化作业的农机手提供接待、信息咨询等服务,并免费发放农机安全作业明白纸、部门通讯录、矿泉水、毛巾等物资。

  农户李金庭自己种植了40亩小麦,在收割完自己的小麦之后,已经着手帮助村里集体流转的土地和部分村民开始收割。“今年小麦长得好,亩产能到500公斤左右,比去年增产了20%,是实实在在的丰收!农机作业一年下来,我们一家还能挣个十几万元,生活挺满足了。”

  今年,天津市的小麦机收工作从滨海新区、静海区开始,由南至北梯次展开,预计将于6月26日左右基本结束。机收与玉米机播工作同步进行,预计6月30日左右,夏玉米大面积播种将基本结束。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局部机具供需失衡等不确定因素,天津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积极推动各项服务保障措施落实落细。

  “目前,天津已累计检修机具2.4万余台,培训机手、修理工2300余人。我们更关注机收质量,不断培训,降低机收损失率,保证颗粒归仓。”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机部部长薄克明介绍,今年,预计将有4500余台联合收割机、8000余台拖拉机、5000余台播种机等各类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农机化处通过强化部署推动、摸清机具底数、做好应急储备、开展培训指导、设置服务站点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小麦机收和“三夏”生产安全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