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见证山乡巨变 联通幸福生活

发稿时间:2024-07-13 09:54: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人们曾经对贵州的普遍印象。如今,行走在贵州大地,山乡面貌已发生历史性巨变,高速公路让天堑变通途,农村公路打通乡村发展脉络,一条条产业路、旅游路、乡村路,路路通达,百姓生活获得前所未有的改善。

  近年来,贵州省实施村村通、组组通、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等多项农村公路建设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贵州农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由通到畅的“四好农村路”,日益成为农民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贵州也因此成为全国因路变化最显著、惠农最直接、影响最深远的省份之一。

  产业“因路而兴”

  “我跑这条线路已经7年了,每天至少跑一趟,主要负责收揽沿途茶企要寄出的茶叶,然后把它们发往全国各地。”正在忙碌收件的快递师傅叶春表示,这些年来,这条路日益宽阔,沿途风景愈发美丽,沿线的茶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叶春口中的这条路就是位于遵义市湄潭县的27°茶海路,2021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作为遵茶产业带核心路段,它起于兴隆镇小茶海,止于湄江街道核桃坝,全长约12公里,串联茶海、青山与乡野,更承载着百姓的致富梦。

  “以前村里路窄,陡坡急弯多,路面还不好,快递公司的大货车根本进不来。我们制作好的茶叶,还得自己开车到20公里外的湄潭县城快递点去寄送。”湄潭县群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启义对记者说,“如今,快递车能直接开到厂区门口,工人上下班也能在家门口直接坐车,真是方便。”

  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山区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27°茶海路的建设促进了茶产业与旅游业的双向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湄潭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潘克勇说。

  截至2023年底,贵州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5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累计达28个,通过农村公路外销农产品突破30亿元,开辟农村公路养护就业岗位2万个,人均月增收1000元以上。

  一条条农村公路把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农村活力,新村、新貌、新气象,极大地拉动了贵州农村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

  农民“因路而富”

  盛夏时节的黔南州荔波县,游人如织,沿着石板路向前,穿过三道寨门,瑶山古寨映入眼帘。

  瑶山古寨所在的瑶山地区,曾是贵州最为贫困的“三山”地区之一。瑶族这个有着苦难迁徙历史的直过民族,曾经为躲避战乱而不断迁居深山。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摆脱贫困与落后的面貌,瑶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历经七次搬迁,努力朝着美好生活前行。

  2017年11月,荔波至瑶山的公路建成通车,这一重大交通变革彻底改变了瑶乡人的生活,不仅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促进了当地“土特产”的批量外运,还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是坐网约车来的,这里交通太方便了,公路直接通到景区门口,一路上的风景也好美。”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米女士兴奋地说,“这次旅行体验真是太棒了!”

  “白天在家带孩子,晚上来寨子里表演,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这样的收入足够支撑日常开支了……”跳着打小就会的舞蹈,谢罗妹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谋生的方式,再加上丈夫在景区工作的收入,夫妻俩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达性显著提升,带动了全省乡村自驾游、体验游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国大批游客前来贵州,体验淳朴自然的乡村旅居生活,感受别具一格的田园风情,让村村寨寨都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一条路带富一方人”。

  “道路改善后,游客数量显著增加,在旅游旺季,我们全家投入经营,还需额外雇佣20多名服务员,单月营业额最高可达60万元。”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红色之家”农家乐的老板王豪告诉记者。他回忆说,以前通往花茂村的路窄弯大,会车相当困难。现在的道路既宽阔又笔直,两侧的村景绿化也十分美观,行得既舒心又安心。

  如今的花茂村,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山峦在目,水波可望。花茂村的美丽蝶变,不仅跟随着时代的脉搏,更诠释了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讲述着山乡巨变。

  农村“因路而美”

  听山歌,喝米酒,品油茶,逛古寨……车行青山绿水间,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康养文化、农耕文化,感受田园牧歌、古寨炊烟、笙歌起舞,畅游在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位于黎平县和从江县,全长135公里,是由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袂推出的乡村振兴之路、幸福快乐之路、最美乡愁之路和生态宜居之路。

  “交通景观化是我们这条路的亮点,沿着公路可以打卡12个传统村落、特色村寨。”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大才说,这条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资源、非遗文化、传统村落、生态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绘就了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百姓富的幸福和谐美好画卷。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以道路为纽带,因景设线,为景建路,将中国最大的千户侗寨肇兴、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等传统村落串珠成链,沿途镶嵌的文创驿站、生态民宿、网红打卡观景台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使路、山、林、景、情融为一体,路景融合、一站一景。

  “1号公路开通后,我们的蜡染体验馆游客数量显著增加,日均接待人次由100人提升至200人左右,年收入也从约20万元增长至40万元以上。”侗族大歌县级传承人、肇兴小玉蜡染体验馆负责人陆艳玉说,“村里人都说,这条公路不仅是通往美丽乡村的道路,更是一条致富之路。”

  农村公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体育运动等融合发展,不仅培育涵养了公路文化,聚力打造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更让农村公路成为重塑乡村魅力、传递乡风文明、留住乡愁乡味的重要载体。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