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门克庆嘎查: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村

发稿时间:2024-07-25 10:50:00 来源: 农民日报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门克庆嘎查,蓝天白云下,放眼望去满目绿色,广阔田野间,沙柳、柠条郁郁葱葱,新修的水泥路旁,松树、杨树亭亭玉立,不远处的敖包静静矗立。

  “过去我们这里穷得很,现在家家户户口袋里都有钱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得跟得上。”门克庆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秀保自豪地对记者说。近年来,随着乡村环境的不断改善、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门克庆嘎查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各民族农牧民其乐融融,营造了建设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

  在门克庆嘎查,创编顺口溜似乎是一项“绝活”。从曾经的“泥巴房、贫困户,见个汽车当怪物,明沙梁里等救助”,到现在的“有钱赚、有活干,人人捧着金饭碗,满满黄沙变青山”。门克庆嘎查20多年的蝶变,都体现在村民自编的顺口溜中。门克庆嘎查的村规民约更将村民创编顺口溜的才华展现了出来:既有移风易俗“生厚养,死薄葬,火化政策不走样”,也有厚化民风“睦邻里,互友善,有商有量听规劝”,更有对村民的谆谆教诲“遵村规,守民约,人人个个当主角”,每一句村规民约,都内涵丰富又朗朗上口,无形之中引导着村民们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

  乡风文明的孕育,离不开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20多年前的门克庆嘎查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气候恶劣、遍地黄沙。面对这种情况,党支部原书记阿文色林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从改变生态环境入手,带领农牧民植树种草,共战黄沙。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19万亩荒漠如今已经变成了绿洲。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如今牢牢烙印在门克庆嘎查群众的心中,并将其写在门克庆嘎查村规民约中:“有杂物,摆整齐,垃圾分类抓效益。地塘净,河流清,绿水青山是金银。”

  从“环境美”向“村民富”,绿色生态家园的构筑带动着门克庆嘎查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村民们共同迈步走向共同富裕。2008年,门克庆嘎查以“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注册成立了商贸公司,构建起以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牧工商合为一体的多元产业格局,村集体资金达到6500万元。如何利用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共富?门克庆嘎查的村规民约中给出了答案:“种植养殖讲绿色,补贴资金会到账”。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决策,门克庆嘎查实现了“人人持股”,家家享“红利”,农牧民每户累计分红27万多元。从城市辞工返乡的村民乌日汗告诉记者:“环境美了,村民富了,出去的时候跟别人说我是门克庆嘎查的,感觉特别自豪。我们希望一起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钱袋子”变鼓了,生活也要美起来。现如今,这里建起了门克庆嘎查党群服务中心,集党建工作、社会治理网格化、便民服务代办、党群活动等于一体,一站式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实现“遇难时,莫要慌,干部跑腿为你忙”。嘎查集体出资创办“老年幸福互助院”,帮扶大病户,优先惠及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切实做到“老残人,大病户,嘎查每年来帮扶”,用实际行动和村规民约双效引领门克庆嘎查形成尊老敬老文明风气。除此之外,门克庆嘎查还打造“统战之家”,为农牧民及时提供免费眼健康检查、普法政策宣讲等基层便民服务,让农牧民生活更安心。

  在安居乐业的同时,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兼顾。记者了解到,在节庆期间,嘎查里的农牧民有时会自发组织排演文艺节目,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的老师们就曾经到门克庆嘎查指导过村民的基本功训练。舞蹈队队长徐小平说:“现在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除了日常劳动以外,他们就喜欢唱唱跳跳,通过艺术指导,也能让他们在节日里展现自己的风采。”嘎查还成立“阿吉奈呼勒格”马协会,既提升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程度,也通过举办赛马比赛、博客比赛等方式让乡亲邻里结下团结奋斗的深厚情谊。“这些年来村子越来越有凝聚力,过年的时候,各民族村民共享民族文化习俗,蒙古族村民还专门教大家做手扒肉。”李秀保告诉记者。

  环境秀丽了、生活安乐了、乡风和美了。2022年,门克庆嘎查被评选为鄂尔多斯市文明村镇。如今的门克庆嘎查正如村规民约中传唱的一样:“中国梦,奔小康,美丽乡村数我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现芳 见习记者 蒋若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