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大陈小集”里的共富经

发稿时间:2024-07-25 10:53:00 来源: 农民日报

  夜幕降临,晚风徐徐,位于浙江省义乌市最北部大陈镇的上坑仁村,一改白日静谧,开始热闹起来。吹着清爽山风,脚踩沁凉溪水,品尝各类美食,这是夏日独特的避暑方式。数十个摊位皆在河道里,故取名水上星光夜肆,自7月3日开市后,几乎每晚都吸引数千游客慕名而来。

  盛况不只在上坑仁村,以水为媒,由接驳车将周边几村业态有机融合,一条“水上共富带”就此串联。大陈镇党委书记龚旭伟相告,镇里主打“惊喜大陈”旅游总IP,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去年,全镇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今年“五一”小长假,游客量同比增长了52%。

  人流量如何变成消费量?奥妙就在“大陈小集”里。这是大陈镇近些年用心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既涵盖农特产品,又联动文旅消费,更带动全域百姓,还成了“新农人”返乡入乡的创业平台,背后蕴藏着诸多改革元素。

  党建联建,七村共换“休闲装”

  大陈多山,溪流密布。当了16年村干部的溪后村党总支书记楼永健,前几年总迷茫,到底该如何打通“两山”转化。现在,看着接驳车源源不断地将客人送出接回,在他眼里,简直如同白花花的钞票,心头惆怅早一扫而空。

  绝非上坑仁村将客流拱手让与他人,而是大家现在就坐在一条板凳上,成为利益共同体后,早已难分你我。几年前,以八都溪为纽带,沿线7个村通过党建联建,共同打造八都党建共富示范带。大家目标很一致,聚焦农文旅融合。

  发展受益,许多治理难题迎刃而解。最初,上坑仁村的水上集市先火,但进村就一条双车道,车辆拥堵既影响游客体验,又惹得邻村多有怨言。既然“结亲”,下游的溪后村主动解围,买了9辆观光车,低价提供接驳服务,仅一个月,村集体便增收20万元。有了流量,溪后村业态落地迎头赶上,两村很快“亲上加亲”。

  龚旭伟认为,党建联建不仅是形式组合,更是一场组织变革,通过抱团发展、差异竞争和优势互补,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眼下,片区内村村有特色,一路有产业。这厢引来国际赛车公园,那边发展水上乐园,与之协同,种植、餐饮、住宿、游乐等布局有序。不少项目横跨多村,在坟墓搬迁、政策处理等诸多事宜上,大家通力合作,得以顺利推进。

  溪后村就落了个龙虾产业园,占地50亩,过去单种稻子,效益很有限,现在采用稻虾轮作,亩均效益过万元。“五一”期间,光卖门票,村集体便入账50万元。游客亦欢喜,不仅可体验垂钓,还能零距离尝鲜。喜欢亲手烹饪的,或租用“共富灶”,或请村里厨娘代劳,喜欢上馆子的,周边则有龙虾餐厅。

  产业风生水起,百姓门口增收。据了解,仅上坑仁村水上星光夜肆、溪后村龙虾产业园、众拥村亲子乐园3个项目,就已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月增收超2700元。去年,片区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0万元,有3个村超100万元。

  品牌带富,两端发力“中间甜”

  “新农人”金靖负责运营“大陈小集”,在她看来,正因为跟旅游结合,恰好可扬长避短,立足山区农产品多的特质,满足多元化消费。而如何化零为整,这需要抓手载体,品牌至关重要。

  金靖直言,市集并非简单出摊,而得有主题、有策划、有组织,品牌也绝非光取名字,而是触及生产关系调整,带动小农户接轨大市场。对此,“大陈小集”抓“两头”:一头抓供应链,由每村梳理“拿手好品”,定下标准、优化包装、组织订单;另一头抓销售端,开发周边文创,亮相农特展会,组织线下集市,开直播、进社区,总之,广开渠道,扩大名气。两端发力,为的就是带农增收。

  此过程中,就会有产品慢慢脱颖而出,继而进入产业化阶段。由宦塘村返乡创业者蒋伟萍打造的“村八味”乡村美食共富工坊就十分典型,其主产青团、红果、粽子等乡村美食,属于市集上的常客和爆品。背后,工坊直接带动40余名妇女就业,平均年龄接近古稀,因此又名“奶奶工坊”,月薪最高时能达5000多元。

  据了解,目前,“大陈小集”旗下已有10个品类的32种土货,延伸出的8个特色共富工坊经营得有声有色,去年共举办了900多场各色市集。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华市委组织部的“百镇共建强基”行动中,大陈镇与磐安县双峰乡结对,不少双峰“土特产”也通过集市得以畅销。

  引凤筑巢,乡村涌现“青春派”

  在大陈镇,记者到处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这不仅缘于时尚的业态本身,还有一众年轻脸庞。作为全国18个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县市区之一,义乌创新推出“一村一青年委员”制度,为基层注入新鲜活力。“85后”叶晓岚就是其中之一,主要负责村里与业态运营的各项事宜。

  叶晓雯是上坑仁村水上夜市的主理人,还负责整村运营,如今与叶晓岚两人,名字相仿、年龄相近,沟通越来越默契,合璧引来不少业态。眼下,村里有专人维持秩序、卫生保洁等,不仅解决了一批灵活就业岗位,也营造出优良的营商环境。同时,双方采取经营分成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变单纯收租为经营分成,正成为主流。38岁的金小咪擅长厨艺,今年5月回到老家溪后村,成了省道公路“桥下空间”的老板娘。因无需付租金,让她压力骤减,营业额的10%归村集体,将两者利益捆绑。这意味着,金小咪赚得越多,村里获益也越多,自然想方设法为其“筑巢”。接驳车专门在此设置停靠点,桥下布设露天电影,河面准备搭台唱歌,这些无不都为她的夜宵生意增加人气。

  年轻人的到来,也提增着乡村活力。在溪后村,废弃的桥头堡变身龙虾主题咖啡屋,农民一栋闲置农房化身“味觉馆”,可谓点石成金。目前,整个“大陈小集”市集共有千余名摊主,农产品上行、城里人下乡,“农创客”辈出,资源要素正加速流动,也加速着城乡融合。

  眼下,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契机,大陈镇引来更多“金凤凰”。投资5.6亿元的“九寨湾·疯狂部落”全速推进,有望成为浙中区域最热门的主题乐园。龚旭伟说,接下来,将进一步谋划好农村综合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强村又富民。今年以来,大陈镇实现旅游收入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19.6%,带动村集体经济同比增收9.2%。(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