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业态解锁村集体经济壮大“新密码”
发稿时间:2024-09-18 10:26:00 来源: 农民日报
“我们这里不做走马观花式的研学。研学内容包含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等,您也可以来实地参观考察。”自从位于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的“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中的研学基地今年大规模对外营业以来,朱兴函的手机铃声就从早到晚响个不停。
2022年,朱兴函辞去大城市的工作,来到罗平县任职乡村CEO,从事“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的业态管理工作,也在这几年间见证了园区给村庄和村民带来的显著变化。
近年来,罗平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驱动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模式,将板桥镇的云上村、维古村、小龙潭村打造成“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将村民意愿、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示范园坚持“农民的村庄农民经营”,灵活发展多样经营业态。在这里,除了春天可赏油菜花、夏天可赏向日葵和荷花外,游学项目、康养项目、住宿餐饮等都是吸引游客常来常住的“客流密码”,目前累计营业额突破186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90万元。多元化的业态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辐射带动了多个行政村,闯出了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还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致富,书写出一段段幸福的故事……
图为罗平县九龙第三中学学生在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念国菲 摄
因地制宜 多村抱团发展
罗平县种植油菜的历史可追溯至百年前,油菜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大片的油菜花则成为了知名的旅游景观。
“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云上村、维古村、小龙潭村地处滇、桂、黔三省区接合部,距离罗平县城14公里,位于百万亩油菜花海和金鸡峰丛景区腹地,村庄坐落在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峰林中,适合发展旅游业。
据罗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园在建设时就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旅游点。“每个村都有不同的特点。云上村主打的是旅居研学,维古村有传统的中医正骨文化和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保健理疗、药食同源、康养等是这个村的亮点。”朱兴函对记者说。
“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顺应村庄发展规律,结合村庄乡土风貌、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现状,最大限度保留乡村原有风貌和格局。”上述负责人表示。
云上村隶属于板桥镇品德村委会,全村有67户共299人。“以前我们村条件不好,村里乱搭乱建的小棚子比较多,路也很窄,过一辆汽车都费劲,即使就挨着景区,一年到头也没几个游客愿意来。”云上村村民周建友回忆道,“建设示范园时,县里整合了4000多万元资金为我们这几个村实施乡村建设,现在我们村的柏油马路又宽又平,游客自驾来特别方便。村民们也在劝导下拆除了小棚子,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这三个村子离得非常近,且各有特色,抱团发展的优势很大。有的游客本来是冲着体验维古村的康养去的,经过我们村时又被这里的民居特色吸引,本来只想玩一天,没想到又在我们村里的民宿多住了一天,这样的案例很多。”周建友表示。
就这样,三个村庄抱团发展农文旅振兴村庄,没有大拆大建,留住了峰林深处村庄的乡愁。罗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上述三个村庄外,根据周边洗彩衣村、普鲁村的区域条件、产业基础,因地制宜也分别被赋予购物、文娱的主题功能,打造“花间赏、云上住、维古养、普鲁娱、彩衣购、龙潭忆”的游玩模式。
盘活资源 发展多种业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火热的示范园建设中,村民不是看客,而是中坚力量。在示范园的引导下,农民盘活闲置资源,灵活发展多样经营业态。
“我已经决定扎根云上村了!”在云上时光咖啡厅内,老板赵锡墅熟练地为客人冲泡好一壶手冲咖啡,脸上尽是满足的微笑。2022年,赵锡墅挥别在昆明的工作生活,来到云上村开咖啡厅。咖啡厅的前身是赵锡墅公婆家闲置10余年的老宅,板桥镇政府投资60万元将之改建成咖啡厅。
“咖啡厅对面还有几间老宅,后来我将其改造成了民宿客栈。民宿价格在160~280元之间,节假日几乎都是满房状态,特别受游客欢迎。”赵锡墅表示。
而小龙潭村的村民朱德莲则靠着一手好厨艺赢得了不少回头客。“我和老伴投资了5万元,开起这家农家土菜馆,我俩既是厨师也是服务员。节假日时,一天的经营收入最高可达2000多元。以前我们都以打工为生,现在有了这家小饭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朱德莲说。
小龙潭村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六坊一店一中心”——豆腐坊、舂粑坊、蛋糕坊、灰粽坊、木榨油加工坊、蜂蜜加工坊、冷饮店、滇东云上农特产品展示中心。“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当地土蜂蜜、灰粽、栗烤蛋糕、石磨豆腐等罗平风味,还能亲自动手体验。这里还售卖着我们当地的一些土特产和加工食品,供游客选择。”朱兴函介绍。头脑活络的他还打造出了“乡愁集市”,在道路两边支起一排小摊,售卖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
今年研学基地的大规模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园区的业态。“像罗平县九龙第三中学、金花玉湖幼儿园都来过我们基地研学,有专业的机构为其定制研学课程,基地还可以提供往返交通、午餐以及专业的医疗保障。”朱兴函表示。
据统计,目前通过“闲置宅基地+美丽乡村”“闲置农房+餐饮民宿”等方式,园区已盘活37户闲置房屋、500亩土地、30亩山林。
为了更好发展这些业态,罗平县引导园区创新“乡村CEO+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合作社代管集体资产,组建公司负责管理园区,招聘乡村CEO负责市场经营。具体而言,成立2个农民专业合作联社,3个村的集体资产作为合作联社的经营资本金,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理事长,全权代理村集体经营管理集体资产。2个合作联社与板桥镇村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共同注册成立罗平县村景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海选3名乡村CEO,组建“村组两级党组织书记+乡村CEO”公司管理团队。
利益联结 奔向共同富裕
农民为主体,机制作保障,是“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发展壮大的“法宝”,其中,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必不可少。
“我们村里面的一些业态是属于政府投资建设的,现在这一部分业态量化给村集体,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目前村里的业态共分为公司经营、农户经营、合作社经营以及‘合作社+农户共同经营’四种模式,共同做大‘蛋糕’。”朱兴函解释道,“所谓的公司,就是村景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代表着村集体的利益,像‘乡愁集市’、专家工作室、综合服务中心等都是由公司进行运营。”
“无论经营何种业态、以何种模式经营,都依托‘智慧云’二维码统一收款,系统在后台优先提取3%~10%营业额分给合作社,剩余营业额再划给经营业主。合作社提取到的收入扣除自身运营管理成本后,20%用于村集体经济再发展,80%用于合作社社员分红。”朱兴函表示。
与此同时,合作社自主经营、“合作社+农户合作经营”、新公司自主经营所得利润按合作协议先分配至合作社,再分红到社员。
“我家的民宿就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我们以提供闲置房屋的形式入股村里的云上农旅专业合作社,再由政府进行投资改造,而政府投资这一部分又量化给了合作社,合作社返聘我进行经营管理。我和合作社签订协议,营业收入的75%归合作社,剩下的25%归我。我现在有三份收入,一份是营业收入,一份是合作社的分红,一份是管理工资。”赵锡墅表示。
除此之外,村里的一些闲置劳动力还可以在村里就业,比如当售货员、清洁工等。“例如像‘乡愁集市’,我们就聘请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去做售货员,一天的工资是80元。”朱兴函说。
罗平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目前云上村、维谷村、小龙潭村户均增收近4000元。已有26户农户返乡创业,200余人在家门口上班,月收入2000元至4000元,实现农户自主经营有收入、合作经营有分成、就近务工有工资。(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