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村民自治,从实践中走来

发稿时间:2024-09-27 10:50:00 来源: 农民日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果作村原村委会主任韦焕能:

  村民自治,从实践中走来

  1980年2月5日,韦焕能拿着锤子敲响了挂在村中间儿大樟树上的半截铁轨,不多时樟树下就坐满了来参会的村民,一共85户代表,以果作村125户村民计已超过半数。

  人们拿着卷烟纸做成的选票,认认真真写好心目中村民委员会人员人选,然后郑重地,甚至还有些紧张地,往那个临时被拿来当做投票箱的竹米桶里投去。唱票的结果很快出来了,韦焕能得了满票85票,当选果作村村委会主任。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在很多人看来迫不得已迈出的一步,开创了中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先河,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一道,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

  1998年,《乡镇论坛》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寻访中国第一个村委会的文章,标题为《静悄悄的革命从这里开始》。详细探寻了我国最早的村民委员会,即产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的合寨村(1984年前为合寨大队,果作村为合寨村的一个自然村)的村民自治的故事。

  1999年,韦焕能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村民委员会主任”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韦焕能“改革先锋”称号。

  樟树不语,却是历史的见证者。如今40多年过去了,合寨村的大樟树亭亭如盖、苍翠欲滴,树下的石碑上镌刻着“中国村民委员会发源地”几个大字。82岁的韦焕能在大樟树下向记者讲述当年的故事:“就在这棵树下,合寨村果作村完成了第一届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来北京,受表彰

  合寨村是宜州区一个偏远的山村,位于宜州、柳江、忻城3县(区)交界处,目前有1200余户、4700余人,有包括果作村在内的11个自然村,70%的土地面积为山地。

  从宜州区核心区到合寨村,大约40分钟车程。南屏乡的乡镇干部开车载着记者一路向山区行进,道路两旁逐渐褪去了城市的喧嚣,进入屏南乡青山连绵、泉水汩汩的优美环境中。正是今年第二茬水稻拔节的时节,道路两边一片水稻田连着一片桑叶田,水稻长到了小腿高,桑树的叶子有巴掌大,“看家鹅”伸着脖子在村民家门口探头,路上不时有村民推着独轮车送蚕茧到收购点,一派幽静的田园风景。

  合寨村村民委员会大门口竖着一道牌坊,上书“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从这里到韦焕能家,车程3分钟。他的家是一栋两层半的民居,刚走到门口,给记者带路的乡镇干部小黄就招呼:“焕能叔,北京来的记者来找你。”小黄是个“90后”,按辈分应该叫韦焕能一声爷爷,但村里的晚辈无论岁数都喊他“焕能叔”,这一称呼已成为当地乡亲们对韦焕能的敬称,透着亲切。

  “来喽!”韦焕能和老伴儿一起迎出门。虽年过八旬,但韦焕能精神矍铄、腰杆挺拔,头发也理得齐整。韦焕能的家布置得简洁朴素,木制沙发、茶几、餐桌餐椅,墙上醒目地挂着一幅照片,是201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受表彰人员和亲属代表的合影,韦焕能戴着奖章,站在第二排。

  韦焕能说,他1980年当选果作村村民委员会主任,1983年担任合寨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退休后也闲不住,在村里开荒地,种甘蔗、水稻和玉米。2015年,合寨村民自治文化公园和展示馆落成,韦焕能成为文化公园和展示馆的管理员,负责讲解村民自治历史文化及展示馆日常维护。

  “要清楚地了解村民委员会成立的情况,还是得去大樟树那里,合寨村民自治文化公园和展示馆都在大樟树附近。”韦焕能一边带路一边向记者介绍村里的变化和村民的生活。

  合寨村距离乡镇有十几公里,以前不仅偏僻,路况还差,一走一脚泥,乡亲们用扁担挑着粮食到乡镇卖至少走一个半小时。现在柏油路直通屏南乡,村里的路也硬实,开车直接进村。

  以前村里人只会种水稻、玉米,提高收入难,现在村人外出打工的多,在家养蚕的多,收入有增长。

  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韦焕能的3个子女在宜州区务工,现在已经有了5个孙辈,日子过得平顺安逸。

  卷烟纸当选票,竹米桶当票箱

  那棵见证历史的大樟树据说有300多年的树龄,树干需两人合抱。在树下,一组雕塑重现了当年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成员围坐在桌子前开会的场景。正中间的那个人就是韦焕能,左右两边分别是当时的村委会副主任韦友全、韦定陆,以及村委会委员谭立轩、韦鹏舞,两名委员分别担任会计和出纳。合寨村村民自治展示馆距离大樟树只有20米,一栋两层的小楼,当年选举村委会使用过的盛选票的米桶,被用作选票的卷烟纸以及手写的《村规民约》原件等都在馆内被一一展示。随着韦焕能的介绍,这些见证历史的老物件将时针拨回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事情发生在1980年2月,在合寨大队下辖的果作村,第一生产小队队长韦焕能和本村的其他5个生产小队队长一道召集村民开会,目的是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

  事情的缘由说起来有点曲折,韦焕能回忆当时的情景:“那时我们生产小队一共55人,有耕地38亩,种着水稻、玉米和红薯,年底按照每户的人口和每个人的工分分粮食。出工不出力的人多,粮食产量低,大家日子过不下去。我提议把耕地分给各家,其他人也同意。”

  韦焕能解释,那时他和村民都还没有听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的事。“那个年代,我家连收音机都没有,咋能了解到呢?”韦焕能说。

  分田到户后,村里人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提升,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后,生产队一下被“架空”了,职能开始受到质疑,生产队长们也不再管村里的事务,村里的生产生活秩序很快处于失控状态。村民概括为“六多一少”——赌博闹事多、偷牛盗马多、乱砍滥伐林木多、唱流氓山歌多、放浪荡牛马(主人放任牛马进入其他人的田里吃禾苗)多、搞封建迷信活动多、管事的人少。

  摆在村民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用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才好?这时有村民向韦焕能提出:“分田到户是你提的,现在出了问题,该怎么办呢?”1980年1月15日,韦焕能叫来了其他生产小队的队长商量对策,认为由群众选举干部进行管理的办法好。“我们觉得,老百姓选出来的干部才算数。不然,我们自己说是干部,人家不吃那一套。另外用举手的方式会有群众跟风选,最后我们商议出用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韦焕能说。

  1980年2月5日,果作村召开全村大会,85位村民代表开会选举村领导班子。不事先提名候选人,直接无记名投票,谁得的票多谁就当。韦焕能介绍,经过讨论,参考城市里居民委员会的称呼,后来决定将新产生的组织定名为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很快就发挥了作用——成立治安联防队,组织村民轮流巡逻,改善村内治安情况。1981年1月,一名惯偷来到村里偷走一头黄牛,村干部发现后,立即组织300多村民追赶,最后把黄牛追了回来,偷牛人也被罚了款。

  那时,村里土地纠纷频繁,生产秩序又尚未恢复,刚当上村委会主任的韦焕能为调解各家纠纷着实忙活了一阵子。“天刚亮就被村民喊去调解矛盾,天黑还回不来。当时我家有3亩耕地,我老婆带3个娃娃,家里地没有人种。村里人感谢我,到我家田里帮忙种玉米让我家渡过了难关。”韦焕能回忆。

  手写的《村规民约》,接力的村庄治理

  展示馆内,一份手写的《村规民约》尤其醒目。

  在这份《村规民约》落款处,有村民鲜红的手印和私人印戳。这份产生于1980年7月的《村规民约》,是果作村村民委员会在征集了5个月群众意见,汇集群众智慧后制定的。其中有“禁止赌博,不准在私宅、村里开设赌场,违者罚款10元”“不准盗窃,违者按件加倍赔偿,并罚款5元”“为了保苗夺丰收,严禁放猪,违者罚款5角,并赔偿处理”等内容。

  “只有村民认可的《村规民约》才会被自觉遵守。那时,村干部挨家挨户找村民征集意见,并让大家按手印。一旦按下了手印,村民如有违反,自己都不好争辩。”韦焕能介绍,当时与《村规民约》一起制定出来的还有《封山公约》,内容有“禁止村民毁林开荒”“不准村民盗窃林场树木”“不准在育林区放牛羊群”等内容。

  《村规民约》和《封山公约》在后面村庄有序发展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村民为此编了一句顺口溜:“村规民约就是好,村上无赌又无盗。公共事业有人管,各项纠纷变得少。”

  “很多人问我,带头选举村委会有没有风险?害不害怕被追责?其实当时我也害怕,因为大队这一级组织还在,生产小队也没有宣布撤销。我们选出的这个村组织合不合法谁也拿不准。但都不出头,村里人的日子过不好,当干部要有担当。”韦焕能说。

  韦焕能担心的事最终没有发生。至1980年底,合寨大队11个自然村先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各村第一届村民委员会,并制定了《村规民约》。1982年,宜山县全县2288个自然村中有598个建立了村民委员会。同年修订颁布的《宪法》里提出了村民委员会的概念,正式确认了村民委员会的合法地位。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审议通过。1990年,民政部发出《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审议通过,对村委会选举进行了较大完善,同时还完善了村委会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增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村委会成员的罢免、村务公开等内容。

  40多年来,合寨村已产生13届村委会,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村民自治范围和内涵不断拓展,形式不断变化、制度不断完善,“让群众说了算”不断落到实处,成为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下推动乡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合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兰锋介绍,目前合寨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每10户为一个小网格,每个自然村为一个大网格,网格员随时征集群众对村务的意见建议。合寨村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率先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提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由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群众提议形成提议意见,由党委会汇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推动提议形成实施方案,实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监督。2008年,合寨村就通过电话和网络视频,为在外务工的村民对村级事务进行投票提供便利,切实保障了外出务工人员参与村内公共事务的权益。(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婧)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