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优势资源 共享富裕成果
发稿时间:2025-01-01 09:54:00 来源: 农民日报
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2024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作出打造“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的重大部署,并分4个区域共17个县(市、区)启动先行区建设工作。
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作为“赣南先行区”的中心,赣州市龙南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后花园”为定位,重点探索乡村经营模式,全面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
认真审视后的方向把控
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因地制宜成为贯穿始终的要求。答好先行建设这张“考卷”,首先要找准方向。
杨村镇杨村村“最高的客家围屋”燕翼围,香港游客围在摊位前,挑选着客家特色农产品。“没想到离得这么近的江西有这么多好东西。”游客谭女士告诉记者,与香港市场上的同类商品相比,这里的不仅味道更香,而且更实惠。
龙南是名副其实的“赣南之南”,位于江西省的最南端。2023年11月,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龙南举办,作为客家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龙南市目前登记在册的客家围屋共有376座,这些是龙南市的实际与优势;以龙南市为中心,串联九连山、南武当山、围屋等生态资源,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大力建设“客家文化风情带”,打造“龙南-信丰-大余-崇义”客家摇篮民俗风情区,这些是江西省委农办在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列出的具体任务。
将二者放在一起审视,答案呼之欲出。“一方面,我们坚持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和部署,立足区位优势和文化特色,积极拥抱、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另一方面,我们充分挖掘、保护、传承乡村优质资源,以‘经营前置’为理念,确保资源能够长久有效可持续地变成共同富裕的资产和底气。”龙南市委副书记廖东根表示。
底气源于系统谋划。龙南在全市范围摸清“家底”,流转老屋经营权1500余栋(块),实现“资源前置”。以此为基础,选择42个先行村,探索城乡融合共享型、美丽经济共富型、文化振兴气质型等多种乡村经营模式,实现“对象前置”。同时,针对乡村经营中的短板,招引团队共同参与改造策划、村庄规划等工作,做到无缝衔接、避免无效投入,实现“规划前置”。
“三个前置”打下基础,龙南市在先行县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定下“1+4+4+N”的总体布局,即以大力建设“客家精品农文旅融合休闲旅游胜地”为主基调,打造4条和美乡村示范带,围绕“新客家风”风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县域发展先行区、赣南副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与“四融”要求一一对应,打造4种类型的和美乡村,建成一批“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精品点。
深耕经营下的长久融合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乡村经营?在龙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建根看来,“四融一共”就是要将乡村特色真正融入乡村发展的全过程,既要能避免“运动式”“跟风式”建设,更要能实现乡村发展方式的长久稳定,这也就需要从一开始把乡村发展的主导权交给农民和各类主体,真正培育出发展动能。
经营的目的自然是获得高价值回报,在这方面,乡村传统模式不占优势,龙南市想到,先通过引进资源和主体来补上这块短板。来自宝岛台湾的山苏(巢蕨)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一种蕨类植物,其叶尖采摘后炒制,具有独特的脆爽口感、保留丰富的营养,在城市餐厅中一盘可以卖到七八十元。
龙南没有停留于引进,而是重在进一步提升价值。“我们采用仿野生环境栽培的方式,确保每一株山苏都能达到最佳状态。”渡江镇党委书记李树青介绍,山苏扦插苗的变异率很高,因此坚持原始方法虽然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是保证了品质,目前以渡江镇为主的“龙南山苏”占大陆地区山苏种植面积的40%,使得龙南享有了一定的“定价权”。
对引进产业的经营还只是“磨刀”,想要真正实现融合,关键要看本地资源的经营效果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对于龙南来说,区位优势就是最突出的资源。
桃江乡水西坝村村民蔡荣一直种植蔬菜,并拉到广东销售。“以前我都是满车去空车回,总感觉还有提升空间。”蔡荣说,经过思考,他决定做净菜。本地的菜心、萝卜等采摘后清洗,再搭配上其他食材,做成消费者买回去可以直接下锅炒的净菜包,运到广东后,还能再拉回来下一批产品需要的配料。同时,得益于区位优势,前一天晚上采摘的菜第二天中午就能运到市场,确保新鲜。
2024年,桃江乡在原有龙头企业厂区的基础上升级打造“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点“醉风洲园区”,包括净菜加工、富硒大米生产、科普研学等项目。以水稻为例,从过去单纯加工大米到现在融合米酒、粽子等13种业态,园区仅农副产品流通环节就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10余万元。
人人参与来的共同富裕
“四融”和“一共”,前者是切入点和发力点、后者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必须把联农带农、共建共享、增收致富贯穿建设始终”这一要求,龙南有着深刻的理解。
和美乡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是一个建设过程。在燕翼围旁边经营餐饮的村民赖梦宇对“共建”的过程印象深刻。燕翼围以前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赖梦宇就先用“笨方法”,经常到附近更加出名的南武当山景区门口,拉着游客打广告、介绍好东西。后来,游客多了起来,赖梦宇和其他村民又在思考如何留住客人。
除了可以买回去的土特产,杨村镇还有“乌粉”“凤眼珍珠”“太平香菇”等适合就地品尝的美食,但如果仅靠村民单打独斗,很难统一标准、保证质量。于是,他们决定“抱团发展”,由16个村共同成立公司发展旅游和农业产业。赖梦宇也租下了一栋名叫敬安堂的小围屋专做团餐,高峰时一天能接待70多桌客人。在燕翼围,经常能够看到扛着梯子、抬着水管、搬着砖块的村民,大家一起维护老屋。2023年,以燕翼围为核心的太平古镇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20万元。
大家辛苦搭建起来的基础,更需要精心维护。清澈的溪水流过堤坝泛起水花,一旁的大树下,村民围在一起畅聊丰收,小溪的另一边,客人在民宿花园里“围炉煮茶”,这是临塘乡东坑村芷溪谷的“共治”美景。
芷溪谷是一处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在“景、村”融合治理的过程中,当地坚持党建引领,民宿小屋和红色驿站交错分布,建成“不设围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生态保护与旅游建设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绿、治景一体推进,植被恢复率达90%以上;针对民宿发展需求建设“芷溪嫂”“厨师联盟”等服务队伍,既减轻运营成本、又提高有一技之长的村民的收入。
回村担任民宿经理的村民何丹丹平时喜欢把村里的趣事发在社交平台上,在她的感受中,芷溪谷形成了村民、村集体、民宿业主和经理、游客等各群体都不需要太费事就能够享受到乡村美景、美好生活的“共富格局”。
正是在这种“沉浸式”的乡村体验中,龙南的农民不断“共享”着和美乡村的建设成果。
莲塘村有一处“共享村落”黄花湾,从规划之初,便“共享”了大广高速复线龙南新出口,成为进出广东自驾车游客的首选歇脚地;通过盘活闲置老屋,招引了来自龙南市区等地的“新村民”前来开设18家业态各异的乡村小店,带动“老村民”就地务工的月收入从1800元上升到3000多元;发展模式不仅覆盖本村,还吸纳其他6个村入股50%,形成“强村带弱村”的利益联结机制。莲塘村党委书记陈静介绍,目前全村户籍人口5000多人,却有7000多名常住村民,这也为乡村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