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返乡给村里带来哪些变化?
发稿时间:2025-01-05 11:46:00 来源: 农民日报
“你们还记得我吗?”“记得!”
“你们想我了吗?”“想!”
2024年12月21日,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的小广场上,曾在忠山村驻村的“乡村CEO”蔡赛男时隔半年又回到这个村子,与早早等在广场上的孩子们重逢、相拥。
当年轻人返乡,会与乡村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记者走进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探访三元区推进青年返乡创业、培育乡村新业态的经验做法。
一场“赋能村庄”行动
“也得益于这个机会,2024年3月我成为忠山村第一批‘乡村CEO’,这也成为了我从广告公司离职后的首要选择。在这里,我与村里的老人和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次回来也是看看他们。”毕业于湖南理工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蔡赛男告诉记者。
蔡赛男口中的机会,指的是三元区委区政府2024年联合上海市杨浦区台办、上海杨浦区赋启青年发展中心共同发起的“沪明台青年乡创实践基地”交流合作平台。
该活动以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莘口镇楼源村为试点,通过引入“乡村CEO”理念,鼓励沪明台青年来明担任“乡村职业经理人”,探索乡村运营、社区营造实践,让更多青年看见三明、到访三明、留驻三明、建设三明。
2024年3月初,沪明台青年乡创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三元区举行,福建三明市和上海杨浦区两地共青团、复旦大学校团委均派相关负责人出席并参加揭牌成立活动。
基地成立后,“乡村CEO”也开始分批次入驻岩前镇忠山村和莘口镇楼源村,开始了接力改造村庄的行动。
“乡村CEO”驻村后,通过田野观察、无结构式访谈村委和村民,了解村里的基础情况、痛点及机会,因地制宜为村庄的改造出谋划策。
在忠山村,由上海杨浦区赋启青年发展中心项目经理白雪莲所带领的“乡村CEO”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忠山村文化底蕴深厚,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风淳朴热情,拥有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基础。但是,需要重视的是古建筑的维护以及文旅形式的创新。
于是,首批忠山村“乡村CEO”团队熊珊、李可以、蔡赛男等年轻人将青年创意融入古建筑之中,使用可持续材料,让空间焕发新生,兼具历史美感与青年活力,让空间中的老人增加娱乐生活的多样性,并且和青年、孩童发生互动。
“我们探索了很多的方式,比如举办村头生日派对,和孩子们一同庆生,发起了《我眼中的忠山十八寨》工作坊,带领忠山村小学的孩子们去认知中国古建筑,感受建筑之美,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同样做过忠山村“乡村CEO”的广州工商学院学生傅佳盈说。
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实践中,忠山村与楼源村的驻村青年们先后发起20场以上直播,在私域社群传播,同时在各类社交媒体账号发布若干篇推介文字,产生较好的效果。
借此机会,岩前镇通过“抓点建设、多点布局、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工作思路,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引入台湾地区创客团队,为乡村规划设计、乡村文创和乡村产业培育等多领域提供陪护式服务,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自2021年起,岩前镇先后同台湾团队签订了岩前、乌龙、星桥、忠山、下寨等5个村的“陪护式”服务协议,就乡村振兴重点示范线、万寿岩文旅小镇景区、忠山历史文化名村活化利用等重点项目开展乡建乡创设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校地合作实践,吸引更多两岸在校青年大学生加入乡建乡创团队,让年轻人面对乡村‘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岩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乡村“反向”走进城市
为村民拍照片,在城市里给他们开办“摄影展”;把村里的“土特产”拿到城里销售;为乡村“土特产”设计具有活力的IP……这些都是三元区吸引青年返乡实践、培育乡村新业态的成果。
“以往都是城里人走进乡村,我们的返乡青年也通过自身的实践让村民‘融入’城市。当返乡青年入驻乡村,与村民们相处融洽,村民们也就在观念上更能接受返乡青年的灵活创意,实现了彼此的‘双向奔赴’。”上海杨浦区赋启青年发展中心负责人陈双卯说。
85岁的楼源村村民陈花和每次在村里遇到驻村青年,都愿意和青年们聊上几句。在陈花和看来,驻村青年的到来,为乡村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特别感谢他们能来,也是为了我们的村子能够发展得更好,他们辛苦了。”陈花和双手插进袖口,在家门口声音洪亮地和记者交流着。
莘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莘口镇以“乡村CEO”为媒介,将龙舟传统民俗文化、熏鸭等特色美食文化、格氏栲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风光、楼源省控蔬菜基地出产的免检八角瓜等系列具有莘口特色的“土特产”通过创意展示、直播记录等方式,传递到上海各地,为沪明合作蓄能造势。
一年来,莘口镇、岩前镇、三元团区委、台联等相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多场活动,硕果累累:包括举办沪明台公益青年可持续乡创训练营等系列青年乡创活动,已带领148名沪明台与全国各地青年深入了解忠山村、楼源村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探索乡村运营、社区营造实践;在上海慈善周系列活动“向善1小时”公益市集举行“三元特色”摊位义卖活动等。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系硕士生导师卢永彬也来到三元区调研青年返乡实践。在卢永彬看来,青年返乡实践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国际性,这些不仅为乡村发展能够带来“人气”,更重要的是让青年扎根乡土,发挥他们的创意,从国际上来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素材。
“青年返乡创业有多种类型,比如长期型、短期型、内部型、外部型等,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调研分析,要重视服务和产业发展的双结合,专业性与差异性发展很重要,最终青年返乡要思考如何创造出‘共享’价值。”卢永彬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