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之花”结出“共富之果”
发稿时间:2025-01-11 11:35:00 来源: 农民日报
入冬后,日子越过越短。清晨6点多,天刚大亮没多久,在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中华村的净菜工坊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胡彩华与组员们的工作是处理青甘蓝,称重、去叶、洗涤、鲜切,每道工序熟稔于心,下午装车发往上海,一切井然有序。2023年9月,工坊投入运营,从最初的8名员工,到现在30多人,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员工最高月薪超过6000元。2024年前10个月,这个小小的工坊产值已破百万元。
说起这些新变化,中华村党委书记谢微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过了千万元大关,但他始终认为,村强最终为了民富,净菜工坊能盘活闲余劳动力,实打实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意义格外重大,这钱更具“含金量”。几年间,中华村已有来料加工式、产业赋能式等4个“共富工坊”,让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与谢微叶有着同样感受的村支部书记在平湖有不少。截至2023年底,该市7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73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26亿元,314万元的村均水平着实令许多县域钦羡不已。再仔细观察,近三年,村均经营性收入增幅达到28.4%。村书记们普遍认为,“水涨”更要“船高”:2023年,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0249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26945元,增幅分别达到7.9%和10.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至1.56。
数据背后是理念变化。从2006年起,平湖连续19年实施“强村计划”,先后历经六轮政策,与前五轮主要依靠物业经济不同,最新政策导向则是,强村同时更重富民。近日,记者前往当地采访发现,该市的“合作之道”颇具借鉴价值。
2024年11月20日,在广陈镇曹港村,平湖市粮食综合应急保障物流中心项目鸣锣开工。这一项目总投资2.31亿元,是平湖市兴村为农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重大项目,集仓储、加工、烘干、码头全链条于一体,旨在打造现代化、高效率、多功能的粮食物流枢纽。
平湖市兴村为农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是平湖的市级强村公司,成立于2022年,由市供销社集体企业、市国资公司和8家村镇集体经济公司三方出资组建,经营范围主要围绕实业投资、物业租赁、物业服务、农旅开发、农产品流通等,以市场化导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通过利益联结,带领农户、村镇集体、国有企业、供销社实现多方共赢共富。
平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杰表示,全市最新一轮的强村政策聚焦“1+8+N”村富带民富体系,“1”即市级强村公司,“8”指的是包括飞地抱团、众筹经营、农房盘活、乡村劳务等8个领域的共富体以及“N”个数字化场景应用支撑。究其根本在于资源统合,打造强村富民的高效体系。
在新埭镇,新近启动的现代粮食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社会化服务项目,已开始效果初显。有了“种、收、烘、储、加、销、旅”一体化产业融合链作依托,加以“强村公司+龙头企业+职业农民”的生产模式,相较过去,农业投入品成本下降8%,农户增收达4%。
短短两年间,平湖市级强村公司已落地多个共富“抱团”项目。纵观全市,共谋划入库共富体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约14.9亿元,截至2024年10月底,已完工29个,在建10个。通过各种要素的进一步集聚,一批动力强劲的主平台由此应运而生。
才一年光景,原本临时的秸秆堆放场,摇身一变成了全镇的重点共富项目。说起村里的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中心,谢微叶又打开了话匣子:“有了这个项目,可将稻麦秸秆、园林绿枝等再利用,制成生物质燃料,年产量达3万吨,既变废为宝,又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还能强村富民。”
平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合作经济“新仓经验”的诞生地。该经验源自新仓镇,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生产供销的联合与合作,建立供销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稳定、信任的关系。这几年,平湖把创新发展“新仓经验”的落脚点聚焦助农增收,一方面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另一方面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让“合作之花”结出更多“共富之果”。
以中华村的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中心项目为例,由新仓镇8个村共同投资成立的芦川兴农强村公司与第三方合资建立运营公司。村里来建设施用房,好处在于借助资金化零为整,既让第三方公司得以轻装上阵,又使村集体有稳定的租金收益。而专业团队干专业事,通过“保底+租金”的机制,则体现了“新仓经验”的风险共担和成果共享精神。
记者发现,在设置共富体项目时,平湖始终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命题,通过弥补全产业链经营过程中的断点、堵点和难点,从而找到发力点。新埭镇的旧埭村,生猪退养后一度面临出路问题。七年前,一家上海的花卉企业安家于此,让村里拨开迷雾,觅得方向。
如今,旧埭村已有12家花卉企业,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较为完整的千亩花卉产业园。如何从“一时火”到“常年红”?2023年,由市镇两级和旧埭村三方共同投资的长三角(平湖)花卉电商产业园呱呱坠地,目标打造成集销售、展示、研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电商综合平台。一年多来,已有5家电商型花卉企业慕名而来。
在独山港镇,当地的探索则是由辖内13个村与平湖康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名为“云享商贸”的合股公司,2024年的销售额有望突破600万元。眼下,从销售端出发,公司继续往前端更深一步,与赵家桥村共同投资建设“共富净菜”项目,可年加工蔬菜550吨,不仅能提高当地农产品的身价,还能吸纳160多个就业岗位。
记者赶至钟埭街道钟埭村时,一大早就遇到了村里堵车。原来,村里的渔乐乐农庄又开始进行垂钓比赛了。
作为集专业钓鱼比赛、休闲垂钓、亲子野趣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垂钓胜地,在“新农人”张文杰的演绎下,农庄的经营内容越来越丰富:开民宿,布营地,再配套咖啡屋,还尝试种植水果笋。人气渐旺后,村里农家乐一下扩张至10家,果蔬工厂的经营业主们也跟着乐。
钟埭村的果蔬工厂是钟埭街道的首个“共富大棚”,占地45亩,由3个行政村和街道范围内的低收入家庭共同投资,每个村出资300万元,47户低收入家庭入股出资142万元。项目建成后,彼此间除了按投资额的比例进行固定分红外,项目收益率高,另有二次分红。
现在,各个业态之间形成“共富联合体”。游客来了,要吃要玩,再有采摘体验,恰好能形成互补,流量互导之后,人气更易变财气。而借助众筹共建,“共富码头”“共富大棚”“共富工坊”等在平湖蔚然成风。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许建军介绍,2024年,全市创新开展“共富大棚”建设,采取村集体、运营公司的合作机制,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预计年底前可完成建设1558亩。“未来,我们将依托‘共富大棚’项目开展产销对接,使更多平湖高品质的‘共富蔬菜’端上本地和长三角周边城市餐桌。”
抱团共富、合作共赢的理念,正渗透于平湖乡间的产业振兴之中。独山港镇海塘村以海鲜一条街改造为契机,党建引领商圈建设整体提升,改造正进入尾声。村党委书记杨国春相告,改造过程中尤为注重共建共享,并将游乐、休闲、购物等有机串联,变“一顿饭”经济为“一整天”休闲。
平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小生表示,着眼于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之间的“三大差距”,坚持创新发展“新仓经验”,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全市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为基、村企联动、多方共赢的共富新路径,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良好局面。目前,仅148家“共富工坊”,就可提供超过7450个就业岗位,实现人均月增收28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