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数字“搭台” 乡村以“智”提“质”

发稿时间:2025-01-16 10:55:00 来源: 农民日报

  “我们的大棚内四季如春,盛产的西红柿远销广东、湖北、浙江以及俄罗斯等地,玉米、木耳、松子、辣白菜这些产品已经上链接,一会儿我会一一给大家介绍,保你吃了这次想下次。”1月13日晚,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大莫村党支部书记郭永福准时出现在镜头面前,亲切地向广大网友打着招呼。

  作为大莫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和致富带头人,郭永福积极发力,在多个视频平台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账号。在他的号召下,村上成立了莫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直播销售团队。

  西安区作为“国家数字乡村”先行区,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在农业农村领域越来越多,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产业升级树立新标杆

  走进牡丹江市温春镇的东河农旅生态养殖产业园,数字化应用场景比比皆是。产业园通过引进数字化生产设备,解决了多项养殖技术难题,在工业化、数字化、智慧化养殖这条“黄金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为新型经营主体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可复制数字化应用模式。

  “自从蛋鸡住进了恒温干净的自动化‘楼房’,既提高了产蛋量,也降低了成本。我们与牡丹江市50多家生鲜连锁超市签订了鸡蛋购销合同,全市蛋品市场总占有率超过了50%,二期、三期扩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厂区蛋鸡存栏量65万羽,年产鸡蛋1.35万吨,年加工饲料3万吨,年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牡丹江市信润牧业有限公司厂长许婷婷介绍。

  “畜牧业是东河农旅生态养殖产业园的比较优势和基底,现在园区内的牡丹江信润牧业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蛋舍、蛋库、中央蛋线等已投入生产,自动集蛋设备和净化水设备正在火热施工中,预计年末完成投入使用。”温春镇副镇长任思佳说。

  近年来,牡丹江市西安区注重融入数字化建设,持续推动生态养殖、农业种植向科技要产能、向循环要效益、向创新要活力。

  黑龙江省首个数字农场北纯京东云智能农场落户西安区。农场借助京东集团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领域的能力,依托物联网生产监控、智能农场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央指挥中心,将地面上的生产完整“搬到”网上,随时根据数据进行调整。有机种植面积达7000亩,带动5050户农户年平均增收2000元。

  乡村治理建设添动能

  基层治理如何快速、高效?“数字政务”是有效途径。

  在西安区中兴村数字指挥中心大厅,一块一面墙大小的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着信息和数据。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查看各个版块功能,及时掌握村民反馈信息。

  2022年9月,西安区中兴村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新建项目在全国117个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数字乡村聚力行动示范村建设公益项目200万元资金。

  西安区以打造中兴村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新建项目为契机,将人居环境治理与智慧乡村进行有机结合,将数字化、网格化、智慧化作为突破口,最大限度释放中兴村的示范效应,推动全区2个乡镇31个行政村深化数字乡村治理,实现村民诉求网上受理。利用数字技术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利用重点路段、流域、桥段和秸秆禁烧区域监控,对山、水、林、田、草等进行系统监测,依托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物联神经网络,感知水位、滑坡等信息,实现风险管控智能化、快速化、高效化。

  “我们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分为后台管理和前台服务两个端口。后台管理涵盖数字政务、智慧党建、基层治理、应急管理、智慧农业、乡村产业六大类功能。而前台服务就是通过村民手机下载‘雪城e西安’App,实现交互式服务。平台的建立架起了人居环境治理的‘数字’桥,打通了服务村民群众的‘最后一厘米’。”西安区农业农村局科员李梦南介绍。

  “我们安装的物联设备,将气象和空气监测设备、山体滑坡预警设备、水位监测设备、客流统计设备、IP广播等接入到平台,实现监控实时、智慧预测,为安全发展保驾护航。”平台负责人李玖燃表示,“应急管理”版块监测到风险点时,平台会自动拨通应急负责人电话,实现风险管控智能化、快速化、高效化。

  经过多次改善,平台共设置六大功能版块,通力协作,满足村民所需。在西安区,村民可以通过“雪城e西安”App,咨询民生、技术、政策、健康等问题,平台智能机器人会即时回复或自动提交转为人工服务,发现村里出现环境问题后,随手拍照、录像,通过App上传,后台根据定位分配到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理,随时随地,只要触动指尖,即可除疑惑、解难事,也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电商助农探寻新路径

  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重头戏”。如何念好农产品“销售经”?西安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找到了答案。

  农产品电商是“互联网+农业”的产物,是传统农业转型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西安区积极布局农产品电商领域,吸引区域众多农民带着自己的农产品“触网”,实行统一品种种植和规模种植,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力。搭建了梨花采摘节、大米展销节、民俗美食节等展会,让农民能够有途径宣传自己的产品。同时,引导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优化包装、网上宣传等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通,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在牡丹江大米协会运营中心,记者见到了中心负责人王嘉唯。

  “我们建立了30人的年轻化电商运维团队,在网络购物平台构建‘旗舰店铺+分销店铺+电商直播’的网上销售体系,2024年,多平台累计营业额超1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王嘉唯说。

  西安区积极助推农村电商发展,搭建与区域产业配套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发挥“西安区新经济产业园”园区优势,招引12家优秀电商直播企业入驻,设立了覆盖率100%邮政快递网点,鼓励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就业和创业。目前西安区已经形成以“互联网+屯小菜”“互联网+稻米”的农业电商模式,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员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开展网上创业。

  西安区海南乡沙虎村沙虎大米是西安区一个著名品牌,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这个品牌,合作社也乘上电商的快车。

  西安区在海南乡沙虎村建设打造了稻米一条街和稻米展示中心,联合海宁工作室初步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业务,组建包含农民在内的10人专业直播销售团队,负责整体的农产品采购、包装、物流配送以及后台运营等工作,通过线上的方式已经销售大米3万余斤。

  与此同时,西安区依托“雪城e西安”App“智慧农业”版块搭建了西安区自有溯源体系,一物一码,加密防伪,通过平台能更好地掌握农业企业销量、产品流向等数据。“登录App,粮食行情一目了然,一年的辛苦也能卖个好价钱。”沙虎村稻米种植大户杨洪林高兴地说。

  来自沈阳的游客李鑫女士也在来西安区旅游时下载了App。“这个创新推出的乡村集市真方便,像我们这种住在市区的,可以通过App在线订购特色农产品,像沙虎村大米,石头沟的黏玉米和香薯,还有桥头村新采摘的蔬菜,都能快递到家,经济实惠不说,还大大减轻了返程的重负。”

  “未来,牡丹江市西安区继续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不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应用水平,将数字技术嵌入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宜居西安建设等多个领域,打造数字乡村赋能‘西安样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高尊勇说。(高青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