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村庄宜居宜业 幸福可感可及

发稿时间:2025-01-17 10:17:00 来源: 农民日报

图为王辇庄乡小菜园村村民赵宝财正在清理树坑内的垃圾。受访者供图

  腊月天里,走进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王辇庄乡东白道子村,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新建的民居整齐排列,广场边的宣传栏里张贴着环保知识和文明村规的海报,不时引得村民驻足……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描绘出和美的冬日乡村图景。

  “以前村里都是土路,路边杂草丛生、到处是树坑,现在不仅硬化路通到了家家户户,四季常青的苗木冬天也好看。”说起村庄的变化,东白道子村党支部书记高玲脸上洋溢着幸福。如今,她家里还住上了新建的房子,院子宽敞明亮。“这生活城里人都羡慕呢!”高玲说。

  近年来,古冶区以国省干道沿线环境整治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聚焦净化、序化、美化、绿化、亮化、文化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六治六化”专项整治行动,对205国道、迁曹公路及其沿线5个乡镇27个村庄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按下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加速键”,不断刷新乡村“颜值”,绘就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画卷。

  “村里事”变成“家里事”

  “以前我每天都乘坐210路公交上班,上车经常是一身灰。”在卑家店镇刘庄村村民胡庆久的记忆里,大家出门回家常常都是“灰头土脸”。刘庄村位于卑家店镇,紧邻205国道,以前沿线环境未治理时,运输货车经过时常扬起阵阵沙尘。“遇到下雨天,出门就得深一脚浅一脚,出行特别困难。”胡庆久说。

  2021年,刘庄村积极响应古冶区国省干道沿线环境整治号召,大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绿色刘庄。不仅推动水、路、暖以及垃圾、污水、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补齐道路、亮化、绿化、公共服务场所、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短板,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标准、高质量、可持续。

  “一时美”容易,守住村庄“时时美”不容易。刘庄村以村“两委”班子为“领头雁”、党员干部为“冲锋队”、广大群众为“主力军”,紧盯“脏、乱、差”等难点、堵点问题,聚焦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村组道路等重点区域,全力消除卫生死角。

  “在提升环境的同时,村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景林向记者介绍,发动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当中,是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治长清的关键。

  刘庄村村民养成了好习惯,习家套乡西街村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推动群众积极性。

  “请大家拿好清扫工具到小广场清扫。”只见西街村党支部委员左志峰打开手机讲话,村中的喇叭便发出了声音。“现在有什么事我都可以操作手机,实时观看村里的摄像头,或者用喇叭和村民沟通,很多原来需要开会、入户、实地检查的工作,在手机App上就能办,真是方便多了!”左志峰说。

  现在,西街村每个月还会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村民的卫生意识,做到把“村里事”变成“家里事”,凝聚起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形成“人人参与、户户清洁、家家和美”的和谐氛围。

  如今,古冶区逐渐构建起多元融合的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实现联防联动、数字监管,通过建立线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平台,设立“线上网格员”“义务监督调解员”等岗位,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为乡村治理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庭院美”点靓“乡村美”

  在东白道子村,高玲热情地邀请记者参观她家的小院。柴草整齐地码放在角落,农具也都擦拭干净,摆放得整整齐齐。尽管大部分蔬菜已经收获,院子里小菜园的菜畦依旧划分得清晰规整,不大的院子被高玲拾掇得整洁、漂亮。“我还特意在院子里种上了耐寒的花卉,腊月天里看着也喜庆。”她告诉记者,自从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后,大家都想办法扮靓自家小院,垃圾不乱丢了、花草瓜果种起来了,家家都养成了好的卫生习惯。

  西街村村民哈志红则用陶罐和各种盆栽装饰着自己的家。“美丽庭院的活动开展得太好了,不仅环境变美了,生活也增加了不少乐趣。”哈志红一边笑着,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家客厅的装饰:白瓷砖镶嵌的墙壁、能越冬的常青树、碳化木长廊、秋千藤椅等都给庭院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

  “我们还组织村民到美丽庭院、精品庭院示范户家中进行观摩学习,通过互学、互看、互评,营造互比互促、全面提升的创建氛围,用‘庭院之美’点缀‘乡村之美’。”左志峰向记者介绍,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西街村积极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引导村民扮靓自家庭院。截至目前,全村已打造美丽庭院370户,精品庭院126户。

  据了解,古冶区以“人美”为核心,全域开展农村家庭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鼓励村民充分利用闲置建筑材料、农用器具、生活闲置物品等进行游园、菜园、果园等特色庭院创建。从党员到群众,形成了人人想创、户户参创、村村争创、互比互促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该区已创建美丽庭院25665户,精品庭院6398户,其中5户院落入选“美丽河北·百优美丽庭院”。

  “促发展”还需“产业兴”

  一进腊月,王辇庄乡的温度一天冷过一天,但小菜园村村民刘梦喜家的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黄瓜棚里,葱葱郁郁的藤蔓相互交织,一个个顶花带刺的翠绿黄瓜隐藏其中;另一个大棚内,阳光穿过棚顶的塑料膜,圆润饱满的西红柿闪耀出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西红柿特有的酸甜气息,让人垂涎欲滴。

  刘梦喜正忙着侍弄蔬菜:“我家有两个大棚,平时种些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近些年村子路修通了、环境也好了,附近城里的居民愿意来棚里采摘,蔬菜每天清晨被抢购一空,都留不到下午。”

  刘梦喜家的温室大棚每年能给他带来3万元的收入,而在小菜园村像这样的大棚有50个,棚室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我们小菜园村依托良好的人居环境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盘活乡村闲置土地资源,着力将生态美景变为美丽经济,实现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村党支部书记任连波说。

  乡村要宜居,也要宜业。目前,古冶区正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让村子里的父老乡亲钱包充实、心里踏实。

  6公里外的习家套乡杨家套村也因通畅的道路,富了村民。

  走进杨家套村红薯片加工厂,一阵香甜可口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工人们穿着工作服、分工有序,她们熟练地拿起水管冲洗红薯表面的泥土和杂质,将洗干净的红薯去掉头尾两端,削皮、切片、二次清洗,接着被送入油锅中进行油炸……村民们赶在春节前完成最后一波加工任务。

  “真没想到厂子也能开在家门口。”返乡创业的村民陈嘉恒告诉记者,起初是他的父亲以及12个村民一起种红薯、卖红薯片,陈嘉恒大学毕业回村后发现村庄建设得这么好,整洁干净、交通方便,他便回乡创业,建起了工厂。截至目前,红薯加工产业已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参与红薯种植,种植面积达1400亩,提供就业岗位200个,村民月平均增收3700元。(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见习记者 鲍捷讯)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