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走出门找出路

发稿时间:2025-04-02 10:20:00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春日渐暖,走进新疆尼勒克县科蒙乡团结村,一台台崭新的农业机械映入眼帘,技术人员正忙着对设备进行维护和调试,一派热闹的场景。

  团结村是一个农业村,但这里人多地少、富余劳动力多等问题突出,村民增收一度陷入窘境。为改变这一现状,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多次召开村民大会,邀请专家和农机大户共同探讨,决定引导村民购买大型农机外出务工增收,为乡村致富播下种子。

  “大型农机太贵了,买不起!”

  “投入那么多钱,赔了怎么办?”

  计划还没起步就被叫停,村民的质疑让村党支部书记李慧很头疼。

  李慧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带着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积极想办法。他们入户走访,耐心细致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算清增收账,打消顾虑。同时,努力协调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帮助村民办理农机购置贷款,对接县农业农村局,上门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手续,减轻村民购机负担。

  “购置农机后,如何实现农机集中管理维护和跨区作业服务,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慧说。

  村党支部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必须抱团发展。于是引导农机大户吸纳农机散户成立农机合作社,筹集资金建成农机服务中心,将全村91户的农机进行集中管理维护,组建3支作业联络小分队,分赴南北疆考察洽谈,签订跨区作业协议。作业期间配备服务指挥车、维修服务队跟随,24小时为农机手提供技术、技能和安全培训服务。

  现在,团结村村民农机跨区作业遍布新疆伊犁、塔城、昌吉等7个地州,年均作业面积突破60万亩,户均南北疆务工收入达5万元。

  “在村里没出路,支部带我们出门找出路,现在生活越过越好了!”村民蔡帮秀说,村里收入多了,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看着宽阔的道路、崭新的路灯、美丽的庭院,村民的笑颜如春花般绽放。(通讯员 孙峰)

责任编辑:蒋宇骏